天地会:漳州歷史學會副會長曾五嶽質疑學界定論
(2006-01-17)

【更改字体样式: 】  
   
     1993年,省文博學會等單位20多位學者曾在雲霄東廈高溪村舉辦研討會,認為高溪廟和觀音亭是清代重要反清復明組織天地會最初傳會故址,兩寺因此同列省級文物單位。
    近日,漳州歷史學會副會長曾五嶽提出質疑:雲霄高溪廟不是天地會發源地。

  高溪廟與觀音亭應區別
  人們常將高溪廟與觀音亭相提並論,如《漳州文化志》中“天地會遺址(高溪廟、觀音亭)”條目這樣解釋:“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起,提喜在此二廟宇開展天地會活動,授徒傳道,兩次舉行起義 ”
  曾五嶽則認為,這是把“高溪觀音亭”誤當做“高溪廟與觀音亭”的結果。他告訴記者:翻遍人大清史研究所、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合編的《天地會》資料叢刊,在洋洋灑灑7大本數百萬字清廷內部檔案資料中,都找不到關於提喜曾於高溪廟傳播天地會的記錄。
  而清史檔案中所提到的也都是觀音亭。清乾隆五十三年(1787年)《上諭檔?諭協辦大學士福康安務將提喜等人按名拿獲》裡寫道:“拿獲天地會匪犯陳丕,訊供究出傳會之僧人提喜,籍隸福建漳浦縣,住在高溪鄉觀音亭。”(當時的雲霄未建縣)。乾隆五十四年五月初三日批《外紀簿?閩浙總督伍拉納等奏審擬行義陳彪折》寫道:“查該犯等供稱提喜於乾隆二十七年即在高溪觀音廟傳布天地會 ”這些材料表明,被乾隆欽定為“此案傳教正犯”的提喜和尚,住在高溪觀音亭而非高溪廟。

  專家為什麼會產生誤讀
  天地會又稱三點會、三合會、小刀會等,統稱“洪門”,廣泛傳播於閩、粵、贛、湘、川、桂、雲、貴、臺及海外華人社會,至今海內外洪門弟子達6000萬人。
  對於這麼一個影響巨大的組織,為什麼專家學者會對其傳會故址產生誤讀呢ㄒ
  曾五嶽認為:天地會創會緣起傳說撲朔迷離,而清乾隆以後的天地會會簿,又多處出現“高溪廟”的字眼。歷史學家蕭一山20世紀30年代留英時,從倫敦不列顛博物院錄到的天地會手抄秘籍,其中的《西魯敘事》篇說:清兵火燒少林寺,逃出十八個和尚,到了雲霄地面,死去13人,剩下5人,到高溪廟插草為95,同心盟誓。
  而後來發現的天地會結盟誓詞也稱“高溪廟、馬溪廟明主傳宗” 特別是姚大羔(天地會成員)會簿中涉及高溪或高溪廟者有13處,其中3處都說“高溪奉祖先。”
  但會簿中所指稱的“高溪廟”,是和“佛祖”緊密聯繫的。例如:“高溪廟佛祖,頭戴萬登(頂)笠,身穿青藍衣,腳穿鐵草鞋,手拿素明珠。觀音娘繫高一尺二寸,頭戴太平帽,身穿白衣袍,腳穿鐵板鞋,手拿素明珠一百零八個。”而雲霄高溪廟並無這種造型的觀音佛祖。
  

  提喜像是後來纔搬來的
  據曾五嶽考證,高溪廟隻是一座奉祀陳元光的普通鄉村小廟。
  在所有地方志中,最早隻能從嘉慶《雲霄廳志》“陳聖王廟”條載得知:“陳聖王廟,一在高溪保。”至於此廟的規模、形制和內涵,特別是始建年代,志書中都沒有記載。《漳州文史資料》則這樣介紹:高溪廟又稱靈著王廟,俗名高溪頂廟 明間後部供臺奉陳元光及夫人種氏塑像,左右配祀開漳主要部將馬仁、李伯瑤及陳元光次女懷玉等雕像。
  曾五嶽還透露:現高溪廟裡的天地會創會人提喜雕像,是近十年纔搬進廟的。1986年他與省考古隊專家到高溪廟調查時,廟內並沒有“前五祖”畫像和提喜塑像,後來為了證明這裡是天地會創會地,纔從火田把提喜雕像搬來,再畫上蔡德忠等“前五祖”畫像。
  那麼,天地會會簿中多次出現的“高溪廟”是否另有所指呢?天地會秘典《苦來寺贊集》書中的《木楊城曲詞》一文,非常明確地肯定“本邑有座高溪廟”,“本邑”顯然是指在詔安縣境內。 文/ 劉麗英 (來源:廈門晚報)

 

版权所有 仅供参考 请勿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