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mzg-t.gif (5831 字节)

中国致公党第九次代表大会

     
图为第九届致公党中央委员

  1987年10月,中国共产党召开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十三大报告系统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明确提出了中国共产党在这个历史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全面改革的基本方针;还明确地指出不断完善和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作为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这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纲领性文件。
  1987年11月26日,致公党在北京召开八届中常会十七次会议。会议传达、学习了中共十三大的精神,并通过了《关于学习和贯彻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精神的决议》、《关于召开中国致公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建议方案》。1988年4月,中国致公党在北京召开八届中常会十八次会议。会议接受黄鼎臣同志辞去中央委员会主席职务的要求,并一致推举董寅初同志担任第八届中央委员会代主席。
  1988年12月12日至18日,致公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出席这次代表大会的代表共277名。代表全党7912名党员。大会的议程是:审议第八届中央委员会工作报告;修改《中国致公党章程》;选举第九届中央委员会。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芮杏文宣读了中共中央的贺词。贺词指出:“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时期,致公党积极支持改革开放的总方针、总政策,参与国家大政方针的协商和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民主监督;动员广大成员和所联系的群众参加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加强同海外华侨、华人社团的友好往来,支持成员密切联系海外亲友,以各种方式支援祖国四化建设,为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巩固和扩大爱国统一战线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大会选举产生了第九届中央委员会,由91名中央委员、9名候补中央委员组成。在九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了由董寅初、杨纪珂、伍觉天、黄清渠、陆榕树、郑守仪(女)、王宋大、黄独峰、郑正仁、蔡其侃、叶佩英(女)、俞云波、刘文湖13人组成的中央常务委员会,并选举董寅初为主席,杨纪珂为常务副主席,伍觉天、黄清渠、陆榕树、郑守仪、王宋大为副主席,王宋大为秘书长(兼)。
  第九届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一致推举黄鼎臣为名誉主席,许志猛为名誉副主席,许乃波为顾问和15位同志为咨议。致公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第九届中央委员会,在新老合作交替以及领导班子年轻化、知识化方面迈出了可喜的一步,一批德才兼备、比较年轻的同志进入了中央委员会,这不仅为中央领导班子增强了新的活力,而且为在共产党领导下更好地履行参政党职责,提供了可靠的组织保证。
  1990年初,《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正式公布实施。《意见》不仅全面总结了我国多党合作的历史经验,而且阐明了民主党派的性质和地位、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和民主党派作为参政党的相互关系、民主党派参政的基本点等。这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经过长期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

 
上图:九届中央主席、副主席,这次会议是一次新老交替的大会推举黄鼎臣为名誉主席
  

图为:杨纪珂为常务副主席,伍觉天、黄清渠、陆榕树、郑守仪、王宋大为副主席,王宋大为秘书长(兼)。

 

  
  董寅初1915年出身于合肥,后来移后印尼,曾在印尼办报,也同陈嘉庚一起办过《南洋商报》,并在印尼参加抗战,47年回上海定居,先后任上海市侨联主席、政协副主席,80年参加致公党,88年12月的九大任致公党中央主席,1993年任全国政协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