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xta.gif (10221 bytes)

 

 

21世纪初厦门餐饮业发展现状与前景探析
--致公党厦门市委员会--


文章摘要 21世纪初叶,厦门的餐饮市场已逐渐从上个世纪末(尤其是1999年-2000年之间)的低迷中走出,呈现出好的势头。餐饮业发展现状表现为:餐饮业结构呈现出全新的格局,餐饮需求市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笔者总结出四个现存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对厦门餐饮业的发展前景作前瞻性分析。 

关键词: 厦门餐饮业 发展现状 现存问题 前景展望 
文章背景介绍 
  21世纪初叶,随着广大民众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厦门市会展业及节假日经济的不断发展,厦门的餐饮市场已逐渐地从上个世纪末(尤其是1999年-2000年之间)的低迷中走出,呈现出一派大好势头。从2001年开始,厦门的节假日餐饮和旅游餐饮持续升温,社会消费能力,特别是家庭和私人消费明显增多,休闲餐饮与大众餐饮需求不断增强。经营领域进一步拓宽,特色经营也比以往有所增强,行业规模与企业规模继续扩大。据统计,全市餐饮企业从2000年的180个法人单位、5733个网点,发展到2001年的187个单位、7035个网点[1],餐饮营业面积逐年扩大,营业额从2000年28.03亿发展到2001年的30.42亿元及2002年的32.19亿元RMB,两年的比增(比上年增长)达到7.3%和7.35%,餐饮营业额连续两年占全市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18%左右[2]。然而,与全国餐饮业的发展速度相比,厦门餐饮业的发展还是偏慢了。据国家统计局统计资料显示,2002年全国餐饮业营业额达到5090亿元RMB,增幅达16.5%,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1% [3]。可见,厦门餐饮业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目前,有关厦门餐饮业发展状况的文字介绍很少,学术界对厦门餐饮业发展方面的研究几乎是一个空白。因此,笔者只能从厦门市统计局查得相关方面的统计资料,幷通过做一些访谈和实地考察等社会调查的方式,收集相关的素材,在此基础上,对厦门餐饮业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做一剖析,幷对其发展前景提出一些建设性建议。 

一、发展现状及呈现出的特征 

近年来,厦门餐饮业的发展呈现出如下几个特点: 

(一)餐饮业结构呈现出全新的格局。具体表现为: 

1、整个餐饮服务市场已从上个世纪中期的以闽粤菜独占统治地位,发展为今日的中外餐饮及国内各个菜系竞相登台献艺的态势。 

今天的厦门岛上随处可见国内各个菜系的餐馆和具有外国风味的餐饮连锁店。四川菜(各式各样的川菜馆)、浙江菜(以杭州家常菜为代表)、东北菜(东北饺子馆、老知青餐厅)、湖南菜(诸多湘菜馆)、江西菜、以及西南(云南的风味餐厅:过桥米线、滇龙饭庄)、西北(兰州拉面、羊肉泡馍、新疆的涮羊肉、内蒙古的烤羊肉等等)的风味餐饮纷纷登陆;麦当劳、肯德基、比萨屋遍地开花;日本料理、韩国料理、墨西哥大菜亦紧随跟上。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港澳台餐饮业者也纷纷抢滩厦门,由港资或台资企业开设的各式休闲餐厅有:上岛咖啡厅、名典咖啡厅、我家咖啡厅、沙诺西餐厅等;各式风味餐馆如大高雄、大台北、汉宫姜母鸭餐馆等;中式快餐店如:无名子清粥小吃店、兰与白餐厅、可利亚餐厅等等。 

在外来竞争的同时,本地的餐饮业者也把眼光盯准了外地,开始向外进军。如厦门的舒友海鲜大酒楼、鹭发美食大庄园、牡丹海鲜大酒楼等相继到香港、大连、郑州、上海、福州、泉州等大中城市开设分店。可见,如今厦门餐饮市场出现了有如“春秋战国时代”的群雄争霸的局面。 

2、非公有制性质的餐饮企业明显增多。

目前厦门的餐饮业中,86%以上属于非国有性质企业。(具体详见表一)餐饮业竞争重点已由前几年的民企与国企竞争,发展到现今民企之间的竞争,以及民企与三资企业的竞争。

具体表现为:第一,国营餐饮企业有日趋缩小之势。大多数老字号如厦门饮服公司名下的好清香酒楼、新南轩酒家等经营业绩不尽如人意。随着国有资产三五年内从中小型零售商业中相继退出,它们可能被改制、租赁或拍卖。国有饭店情形也类似,尤其是中低档饭店的餐饮部效益好的为数不多。

第二,合资和外资酒店发展比较平稳,近期内不会对内资餐饮企业形成太大的冲击。麦当劳、肯德基、比萨饼屋等洋快餐在本地基本饱和,主要是吸引孩子和年轻人。由于它们的定位是快餐厅,主要目标市场是青年和孩子,因此,不会对提供正餐和宴会服务的大中型中餐厅形成冲击。而像马可波罗、海景假日等豪华酒店的餐厅,由于它们门坎甚高,目前只被少数有钱人青睐,或是人们用于商务和公务应酬,工薪阶层和普通市民尚与它有一定的距离,不太可能光顾。我国加入WTO之后,虽然允许中外合资及国外独资企业进入一些大都会的零售服务业,但他们开办小型手工作坊性质的中餐馆的可能性不大,因为他们不会也不太可能这样做。

第三,非国有性质的民营餐饮企业占据86%以上的市场份额。与国有餐饮企业相比,民营餐饮业的优势在于:一是体制活,不拘一格地吸纳资金和人才,便于自主管理和经营;二是网点多,分布广,遍及闹市区、旅游点和大街小巷;三是规模大、文件次高,形成一定的规模效应,在成本控制和市场营销方面比国有企业做得成功;四是纳税大户和获利大户,造就一批民营餐饮企业家。

(表一)2001年 厦门市餐饮企业法人单位、网点数量情况表

 

(个)

    

(个)

    

(人)

         

187

7035

26650

一、按登记注册类型分组

 

 

 

内资企业

176

600

9124

  国有企业

1

347

2759

  集体企业

42

86

1390

  股份合作企业

5

9

254

  联营企业

14

564

  有限责任公司

8

32

908

  股份有限公司

1

5

111

  私营企业

119

107

3138

港、澳、台商投资企业

8

62

3358

  合资经营企业

2

22

1269

  合作经营企业

13

898

  独资经营企业

6

21

1060

  投资股份有限公司

6

131

外商投资企业

3

25

1412

  中外合资经营企业

1

2

54

  中外合作经营企业

 

9

581

  外资企业

2

14

777

个体经济

6348

12756

(资料来源:2002年《厦门经济特区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P462)
3、餐饮企业朝着规模化、连锁经营方向发展,形成集团优势。 
  目前,厦门限额以上(指企业年营业收入总额在RMB200万元以上)的餐饮企业法人单位43家,占全市餐饮企业法人单位的23%[4]。他们当中很多都设有分店或连锁店,正朝着规模化方向发展。如:舒友海鲜大酒楼在厦门有3家分店,在上海有4家分店,在香港、大连和泉州各有1家分店;牡丹海鲜大酒楼在厦门有3家分店,在泉州和福州各有一家分店;鹭发美食大庄园在厦门有两家,在上海也设有一家;南海渔村有四家分店;鲤鱼门酒楼、天天渔港、友福城堡等大型酒家都设有分店或采取联合经营的方式。除了以上例举的几家提供正餐的大中型酒家、酒楼之外,还有一些特色餐厅和休闲餐厅及咖啡厅都属连锁企业,如台资餐饮企业无名子清粥店、汉宫姜母鸭店、我家咖啡、名典、上岛咖啡厅等等。而麦当劳、肯德基、比萨屋等更是大家所熟知的连锁店。2002年,这些限额以上餐饮企业营业收入与上一年相比增长了13.56%,高出全市餐饮业营业收入平均增幅(2002年全市餐饮业营业收入平均增幅为7.35%)的6.21个百分点[5]。 

4、餐饮服务形式朝多样化方向发展。

随着餐饮需求市场发展,餐饮服务形式相应地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已经从早先的较单一的服务形式发展为当今的多种样式,在厦门餐饮市场中有豪华店、西餐店、家常风味店、特色小吃店、休闲餐厅、社区餐馆、洋快餐、土快餐、外卖店、半成品加工店等等,在餐饮供求市场中形成较为良性的互动态势。 

(二)餐饮需求市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具体表现在: 

1、餐饮需求形式多样化,休闲餐饮与大众餐饮明显增强 

当今厦门餐饮市场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公款消费减少,个人消费增加(尤其是厦门远华走私案处理之后),家庭私人消费比例攀升,目前家庭私人消费在餐馆的消费比重已占八成,但其平均消费水平却有所下降。如今上中高档餐馆用餐的客人,其人均消费水平明显回落,从原来的100~150元RMB下降到现在的50~60元RMB,有些中档餐馆的人均消费额还达不到30~40元RMB。餐饮需求市场形成了“大众化为主,高中低兼顾,多方位发展”的格局。 

2、个性化消费日趋明显,特色餐饮更趋突出 

现在,餐饮市场消费从原来的价格选择为主向价格、品位、氛围、服务和品牌文化等方向转变,选择性和理性化消费特点明显增强。顾客从原来的求饱的单一需求,发展为当今的特色餐饮、休闲餐饮、便捷餐饮的多种需求。 

3、假日市场消费成为餐饮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目前,我国大陆全年法定假日已达114天,不少餐饮企业抓住假日商机,发展大众化餐饮,取得了明显效果。餐饮企业节假日经营额比平日普遍增长20%左右。如2002年在厦门举办的全国煤碳交易会,与会代表的餐饮消费水平明显提高,平均每桌餐金2000元以上,最高一桌消费金额达7000多元。元月份各大宾馆酒楼如美丽华大酒店、金雁酒店、亚珠餐厅、天天渔港大酒楼、白鹭洲大酒店、庐山大饭店、南海渔村、佳丽海鲜大酒楼营业收入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2.03倍、1.81倍、1.28倍、1.11倍、86.29%、83.27%、78.57%、78.42%[6]。全年由于会展业及节假日经济等因素给厦门餐饮业带来了很大的利润空间。

二、现存的问题 

厦门餐饮市场的发展虽然形势看好,却仍然存在不少问题。诸如:行业发展不平衡;经营理念落后,从业人员的文化素质和技术素质偏低,缺乏知识产权观念和品牌营运意识;产品的创新能力不足,不善于开发名牌产品的文化附加值;产品质量不稳定;未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技术与人才优势难以发挥等等。

(一)餐饮行业发展不平衡,行业经营情况出现两头较好,中间偏差的态势 

大型酒家生意看好,尤其是周末生意时常爆满。近几年,不少大型酒家走规模经营的道路,降低经营成本,幷根据餐饮需求市场的大众化趋势,采取渗透价格策略,以扩大市场占有率。如厦门牡丹海鲜大酒楼的促销口号是:“华贵不贵,真正实惠!”,就是大型酒家走规模化、大众化道路的最好事例。由于大型酒家具有牌子响、环境美、硬件好、菜式新、服务优、价位低等优势,赢得不少顾客的青睐。以2002年为例,这些大型酒楼(即限额以上餐饮企业)的营业收入与上一年相比增长了13.56%,高出全市餐饮企业营业收入平均增幅的6.21个百分点。 

中型餐馆则度日维艰,多数能够维持,但营业额和盈利率很不理想,少数餐馆很不景气,倒闭率高达10%左右。其原因在于:不少中型餐馆的环境设施与大型酒楼相比,明显较差;没有能力接纳诸如婚宴、年宴等较大的宴会,失去大宗客源;经营水平较低,缺乏特色菜品和规范的服务;且价位偏高,“猫腻”又多,市民信誉度低。

小型特色餐馆和大排挡大都生意较为红火。因为它们一般不受大店和中店的冲击,基本上过得不错。如一些专门提供早餐、中餐的小型快餐厅;以经营夜市为主的大排挡,平时都是门庭若市。其原因在于:①不少小型餐馆或大排挡都具有自家的个把绝活——特色菜式,虽然用餐环境差一些,但还是吸引了大批的回头客。如开在厦门海军码头附近的“乌糖沙茶面馆”,生意日日红火,每天早上8:00开门,中午12:00打烊,一天就开四个小时,小小的一个沙茶面馆,日营业额却高达一万多元RMB,可见其生意红火之势。再如开在莲花的一个大排挡,专以煎螃蟹、炒米粉见长,名声响遍全厦门。像这种具有个把绝活,生意很是红火的小型餐馆,在厦门还有不少。②贴近普通市民与外出打工族的生活,能满足较低层次消费的需求;③灵活、机动、客多、低税、低成本,高利润;④业主兢兢业业、辛辛苦苦,且与顾客保持较好的关系。

(二)从业人员的文化素质偏低,缺乏现代先进的企业经营管理思想 

目前,厦门餐饮业的从业人员,尤其是中小型餐馆的从业人员,多数是低文化层次的群体,其中初中、高中文化的居多,拥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较少。不像国际上著名品牌餐饮业的从业人员,具有一定专业技术的高学历人才较多,有专门从事研究开发、企业管理、市场营销、品种研究的人员,他们不断开发新品种,引导市场消费潮流。

由于从业人员的文化素质偏低,致使这些中小型餐饮企业很难跟得上现代市场发展的步伐,严重缺乏现代先进的企业经营理念,他们抱守“以成本、利润为中心”的经营思想,企业的经营活动仍以追逐“利润最大化”为主要目标,浑然不知如今的餐饮市场已进入了完全的买方市场阶段,没有真正意识到“顾客第一,顾客满意”这一经营理念的真谛;在企业经营过程中,还出现一些“短期行为”,时有“一抢(在客人买单时,多开金额)、二偷(菜品投料量不足)、三骗(以次充好,以死鲜充当活鲜)”的现象发生,他们没有创品牌,开百年老店的打算;而且,缺乏整体市场营销的观念。由于经营理念的相对滞后,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三)产品的创新能力不足,导致在餐饮服务市场中出现大量的同类产品 

“千店一面,克隆菜满天飞”是当今餐饮市场存在的一大问题,不仅厦门如此,全国范围内大都是这样。从酒家的装潢看,全厦门近20家大型酒楼仿佛是“一母所生”,看不出独特的地方风情与文化色彩。所推菜式也是一阵风,什么菜式热销,随后都跟着上。前两三年一个“水煮活鱼”火爆时,几乎所有餐馆同时吆喝。现今很多大中型的酒家,80%左右的菜品是雷同的。之所以造成“克隆菜漫天飞”,其原因除了因为业者创新能力不足外,还在于餐饮产品缺乏专利权所致,今天你推出一个新菜热销,明天我马上跟着上。众所周知,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在销售市场中,只有不断推出差异性产品(即别人没有的产品)方能取得高额利润,如果大家都销售同类产品,势必造成市场供大于求,最终导致价格的下降,而业者得到的只是平均利润,且有可能导致价格的竞争,给餐饮经营带来困难。

(四)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不稳定,餐饮产品生产有待标准化 

在世界上,中餐虽然具有品种繁多、色香味形具佳的美誉,但是在产品生产的质量标准、卫生标准和营养标准方面的工作做得还不够,还时常出现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不够稳定的情况。厦门餐饮业界同样面临着这个问题。如何做到餐饮产品生产的标准化,保持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的稳定性,是目前厦门餐饮业界正在共同努力的一个课题。

三、前景展望 

展望21世纪厦门餐饮业的前景,笔者认为:随着广大民众经济收入的不断提高,餐饮市场需求将日趋增长,消费者对餐饮产品的质量、特色、营养、品牌以及绿色餐饮的追求,将会呈上升趋势;餐饮业经营水平的不断提高,将有力地带动市场经济与相关行业的发展。预计厦门餐饮业将追赶幷超过全国餐饮行业的15%左右的增长速度。为此,在新的世纪里,应当全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更新经营理念,树立“顾客第一,顾客满意”的思想 

如今,餐饮行业已经进入买方市场阶段,企业之间的竞争业已从原来的价格竞争,发展到现在的质量竞争、品牌竞争,甚至是文化竞争。而当今的消费者已经从原来的只求温饱的阶段,发展到现在的求新、求异,求个性的时期,讲求吃特色,吃氛围,吃环境,吃文化。因此,餐饮业者只有改变原来的那些旧的经营理念,真正摈弃“一抢、二骗、三偷”的经营方式,真正认识到顾客的地位、顾客的重要性,牢牢树立“顾客第一,顾客满意”的经营思想,才能赢得顾客的青睐,争取到越来越多的回头客和忠实的顾客群体,使自己门前生意保持长期的红火。

(二)实施品牌战略,发展集团经营 

1、餐饮经营的品牌化是本世纪发展的趋势,是餐饮业者应重视的经营战略

推行品牌战略,对厦门本地餐饮业增强自我发展能力,提高产品竞争力,应对加入“WTO”后的挑战,有着重要的意义。这是因为:

(1)推行品牌战略是餐饮企业提高餐饮产品竞争能力的需要。我们知道,在买方市场阶段,谁拥有好产品、名牌产品,他就更有竞争能力,就能取得更大的市场份额。相反,企业没有好产品、名牌产品,其生存和发展就会受阻。

(2)开发餐饮业的品牌产品是社会消费水平提高的需要。以前,人们更多地关心能否吃饱,只求得基本生理需求的满足。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消费水平的提高,人们上餐厅吃饭已不仅仅为了裹腹,更多的是追求新、奇、特的产品,追求精神价值,崇尚名牌餐厅。所以说,市场和消费者呼唤品牌餐厅。

(3)开发餐饮品牌产品是参与国内外竞争的重要条件。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国内餐饮市场的政策性保护措施会逐步减少,餐饮企业主要靠创品牌、名牌来占据国内市场,打进国内市场。只有开发和培育出自己的品牌店、品牌餐厅,才能缓冲“洋品牌餐厅”的冲击,幷进军国际餐饮市场。

而餐饮业推行品牌战略,主要是实施名师、名品、名企三大工程。名师工程要求名师理论修养深厚、烹调技艺卓绝、管理经验丰富、道德情操高尚;名品工程要求名品技术含量高、风味特色浓、文化内涵深、营养卫生好、流传地域广、经济效益大;名企工程要求名企资金雄厚、人才众多、菜点精美、形象靓丽、规模宏大、管理规范。当然,餐饮企业品牌的形成,是以产品、服务、环境、文化等多种因素的整合与营造,但其基础是产品,是以产品的品牌为支撑。一个知名的餐饮企业,必定有其知名的产品。产品的品牌能否打响,能否保持,关键是要保证其产品质量的稳定。为此,应建立一套完整的产品质量保证体系。

2、发展集团和连锁经营,壮大竞争实力

市场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是实力的竞争。走集团化、连锁化的道路,是上个世纪末以来诸多企业所走之路,也是餐饮企业做强做大的必由之路。因为集团经营有着资金、人力、信息、管理、成本、市场等六大优势。目前餐饮业集团化有四种模式:一是稳步地增设直营店;二是有选择地发展连锁店;三是审慎地吸收加盟店;四是互利地建立联合店。至于采取何种形式的集团化,还要根据业者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一种有利于自己企业发展的方式。

当然,发展集团和连锁要量力而行,稳扎稳打,要有规范,保证信誉。切忌降低质量,无序运作,自砸牌子;切忌超越可能,盲目扩张,形成泡沫经济,昙花一现。

(三)突出服务个性,挖掘产品特色 

餐饮服务的个性化和餐饮产品的特色化是本世纪餐饮业发展的趋势和消费者结构变化所提出的要求。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餐饮服务的消费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开始出现了主要消费群体、老人消费群体、儿童群体和妇女群体等。不同消费群体的出现对餐饮业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使得餐饮服务的个性化和产品的特色化成为必然要求。

如今,餐饮业的主要消费群体是二战后生育高峰期出生的那批人(Baby—boomer),他们大都处于35至55岁年龄段,约占人口的三分之一,且拥有消费人口的大多数财富。这个消费群的特点是工作餐要求快捷、简单、营养;正餐注重多品种、小分量、选择余地大,讲究餐饮环境有特点,愿意品尝新口味,喜欢有特色的饮食。

而老人消费群体则有其自己的要求。许多老年人受医生的指导,有减肥节食要求,注重保健,因此餐馆要配备简单、少盐、无油腻的菜肴,对蔬菜与水果有较多的要求。对于老年人来说,他们对上菜速度一般不会有太高要求,但比较注重服务态度,亲切和蔼、自然宽松的服务方式是较受老年人欢迎的。

对于儿童用餐,服务的关键是快捷而充满乐趣。现在,很多洋快餐把儿童市场当成他们的主要目标市场之一,因为孩子能够影响父母的决策,如果餐厅的菜单有足够的吸引力,服务较殷勤,就能够大大地增加客流量。要使儿童菜单有魅力,必须配备图片,定价简单;注意控制成本,菜类要简单,注重营养,低糖和低脂肪;多准备果汁、新鲜水果以满足父母对健康食品的要求。

妇女群体这个消费市场,目前在厦门还没有专门的餐厅为她们而设,而在发达国家妇女餐厅早已有之。对于妇女顾客而言,她们对用餐环境是很注重的,一个整洁卫生、舒适优雅的用餐环境一定会受到妇女顾客的欢迎,如果有一间漂亮的更衣室为她们而设,效果会更好。当然,妇女顾客对餐厅的饮食也有自己的要求,当今的妇女顾客也有减肥的需求,因此,低热能、低脂肪又营养、美容的食品最受此群体的青睐。据国外一些专家观察得知,妇女喜欢光顾的餐厅一般也会吸引众多的男士前往消费。因此,针对妇女群体而开设的餐厅,一定会有很好的前景。

针对上述各消费群体的特点和要求,餐饮业者就应及时调整自己的经营策略,划定自己相应的目标市场,在服务方式和餐饮产品上尽量满足目标市场顾客对个性化和特色化的需求。

(四)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注重餐饮人才的培养和保护 

如今,企业的竞争,关键是人才的竞争。谁占领了人才制高点,谁就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胜利。厦门餐饮业者若想得到企业的长足的发展,就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本观念,加快餐饮业人才的教育培训,不断提高餐饮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首先,必须高度重视人力资本,培养一批技术创新人才和职业经理人才,使之与现代化餐饮企业制度相适应。其次,必须提高各级从业人员的文化素质和专业技术素质。

政府职能部门应配合餐饮业界相应地采取有关措施,以扶持餐饮企业的发展。具体措施是:一是应当制定国家统一的岗位标准规范,实行严格的持证上岗制度。对于服务人员、烹调师、面点师、职业经理等各级各类人员都要制定相应的标准规范,实行上岗前培训,坚持持证上岗。二是对于在职的从业人员,实行在岗学习和离岗培训相结合的原则,缺啥补啥,使其达标补证,保证其胜任本岗位的工作需要。三是对于餐饮业中的高级管理人才实行定期进大学培训、去国外大企业实习,不断更新观念、丰富知识、吸取经验、适应国际餐饮业发展的潮流。

(五)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强经营管理,降低成本,提高餐饮企业的经济效益 

现代企业制度是建立在投资主体多元化和规模经营基础上的企业制度。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分配公平、监督有效应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内容。只有在现代企业制度和规模经营的条件下,加强企业的科学管理才有一个可以具体操作的平台。企业管理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也是降低成本、增加盈利的关键因素。企业管理的现代化,包括管理思想、管理技术、管理信息和管理方法的现代化。只有管理现代化,才能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才能不断追加投资、扩大再生产,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六) 提升文化品位,增加餐饮产品的文化附加值 

人们对物质的需求是有限的,而对文化的需求却是无限的。当今,提高餐饮企业的饮食文化品位,已成为餐饮市场竞争的一个重要领域,一种发展趋势。饮食文化是一个广泛的概念,人们吃什么,怎么吃,吃的目的,吃的效果,吃的观念,吃的情趣,吃的礼仪,都属于饮食文化范畴。它贯穿于餐饮企业经营和餐饮活动的全过程,体现在各个方面、各个环节之中。饮食文化品位上去了,可以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增加客源。 

饮食文化说起来似乎是无形的,实际是有形的,而且是有价的。文化品位的提高,可以相应地甚至超额地提高产品和服务的附加值,为企业带来更大的效益。比如,同样是吃一碗沙茶面,如果顾客是在一个富有闽南地方特色的用餐环境中,所吃的面是盛在一个比较夸张的大碗里头,餐厅的背景音乐是具有浓厚闽南特色的乐曲,相信客人在此种氛围里的用餐效果与在一般餐厅的是绝然不同的。在这种餐厅里吃沙茶面,就是让客人多付那么几元钱,我想他们也一定认为是值得的。

结 论 

综上所述,笔者以为,厦门餐饮市场的前景是令人乐观的,尽管现今厦门餐饮业还存在一些不足,其发展速度还慢于全国同行业的发展水平,但是,随着厦门及周边地区经济的持续发展;海峡两岸交流的日益增多,尤其是三通的实现;餐饮业者经营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特别是业者注重特色经营、以顾客为本,讲究信誉,注重管理。相信厦门的餐饮业将取得更大的发展。[执笔:林德荣 厦门大学管理学院旅游系副教授] 





参考文献: 

(1)厦门经济特区年鉴编辑委员会,2002年厦门经济特区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2002年8月第一版。 

(2)魏小安、刘赵平等著(1999)中国旅游业新世纪发展大趋势,广东旅游出版社。 

(3)饶勇编著,(1999)现代饭店经营智能与成功案例,广东旅游出版社。
(4)迟景才著,(1998)改革开放20年旅游经济探索,广东旅游出版社。
(5)吴统慧主编,(2000)旅游学刊,第1—4期。
(6)人大复印资料,(2000)旅游管理,第1—3期。
(7)王大悟主编,(2000)饭店世界,第1—4期。 
-------------------------------------------------------------------------------
[1] 厦门经济特区年鉴编辑委员会,2002年厦门经济特区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第一版P462。

[2] 本资料出自厦门市统计局外经处处长林永明女士提供的统计材料。

[3] (2003-2-7),餐饮业连续12年实现两位数增长,厦门餐饮信息网,餐饮信息。

[4] 厦门经济特区年鉴编辑委员会,2002年厦门经济特区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第一版P476。

[5] 厦门日报,2003年3月29日,第13版,统计局公布的材料。

[6] 本资料出自厦门市统计局外经处处长林永明女士提供的统计材

     --执笔 :林德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