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xta.gif (10221 bytes)

 

 

转变观念,将“减负”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致公党开元第四支部

 


一、“减负”情况回顾

前些年,“减负”成为一大热点。

20002月,针对浙江省发生的“中学生杀母”等恶性事件,江泽民总书记发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呼吁全社会都要关心支持教育事业。一时间,从小学到大学都纷纷出台了众多减轻学生负担,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的方案。“减负”顺民心,顺民意,站在教育发展的角度,用长远的眼光来看问题,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厦门市教育局对此项工作高度重视,出台了《减轻小学生过重负担的规定》、《厦门市减轻初中生过重负担的十项规定》,各校认真组织行政领导和教师学习教育部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负担的电视会议精神和有关文件、文章精神,召开学生、家长座谈会,请专家顾问举办专题讲座,要求广大教育工作者认清“减负”工作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树立全面的育人观念,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市教育局还把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负担作为考核校长工作实绩的一项重要内容,要求市、区教育督导部门要加强对“减负”工作的专项督导。“减负”工作轰轰烈烈地展开了,各校严格执行教育局的有关规定。一时间,“减负”之风吹遍鹭岛,“减负”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拖课现象大大减少;作业量得到有效控制;学生成绩的排名不再公开;利用双休日上课的行为得到有效制止;每周的体锻时间亦得到保证;订购学生用书的情况基本规范;小学生不必赶早到校早读;对小学生成绩的评定改用等级制。是时,中小学生(尤其是小学生)的课业负担大大减轻,学生们为之欣喜。

时至今日,这些“战果”是否得到巩固呢?

二、当前中小学生的负担情况

1、学生的身体素质有所下降。

教育局规定,每天学生的体育活动时间不能少于1小时,但据了解,各校除了保证每周体育课,每天的广播操时间外,并没有让学生有更多的活动时间,规定的每天1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是得不到保证的。有些学校、老师为了对付考试,增加课时,加大课业量;学生因完不成繁重课业任务而受罚的现象也依然存在。学生学习时间过长,导致学生睡眠严重不足,学生体能素质下降,近视眼患病率仍居高不下、肥胖学生增多,神经衰弱等病症的学生越来越多,中小学生的健康状况令人担忧。据了解,本市小学男生中度营养不良率99年为2.92%00年为3.56%01年为2.98%02年为 3.53%;女生99年为11.7%00年为6.43%01年为8.78%02年为7.83%;中学男生中度营养不良率99年为1.97%00年为5.98%01年为8.38%02年为 6.64%;女生99年为5.09%00年为8.72%01年为10.69%02年为14.63%。近视率方面,以毕业班为例,小学六年级99年为51.4%00年为51.32%01年为52.28%02年为61.25%;初中三年级99年为73.6%00年为77.5%01年为79.01%02年为80.4%,近视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学生身体素质的下降,与不良的家庭环境、不健康的娱乐方式、错误的审美观念等都有关系,但我们也不能否定,这与学生过少的体育锻炼以及过重的课业负担有密切关系。

2、学生每天的作业量。

按国家教育局的规定,小学生每天的作业量不得超过30分钟,中学生不超过1.5小时。“减负”政策出后,作业泛滥和布置体罚性作业的现象得到有效的遏制,但时过不久,又有所回潮,小学生的作业量很少在半个小时以内的,初中生的作业量也多在1.5小时以上(这还只是书面作业)。史、地、生、政的书面作业少了,但常常要求学生上网查资料,写专题报告、实验报告,或要求学生制作课件,或制作手抄报,所花的时间非常之多,有时一个学科的此类作业就要花去学生几个小时的时间。特别是到了周末,作业量极大,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极少。素质教育要求教育面向全体,全面发展,发挥学生个性特长。因此,要真正推进素质教育,减负工作一定要坚持下去。

3、学生的书包又重了。

“减负”期间,各校按照上级要求严格把关,控制学生的辅导用书,学生的书包重量大大减轻了。但事过境迁,孩子们的书包又悄悄变得沉甸甸的了。据我们对小学生的调查,一个小学生的书包有两、三公斤重。

4、书店调查显示,中小学教辅材料最畅销。

到各大书店走一走,我们不难发现,中小学教辅材料最为畅销,特别是开学初和节假日,购书的家长和学生比肩继踵。据调查,各大书店此类书籍的销售量非常之大,约占销售总额的30%——40%,是最主要的销售品种。

三、造成目前现状的原因分析。

1、教育评价体系不合理

教育评价体系的不合理,是中小学课业负担不能得到彻底减轻的根本原因。教育主管部门对一所学校的评价,对教师的评价,最看重该学校(或教师)教出来的学生“成绩”如何,而这种“成绩”,往往只是由一张试卷的分数来决定的。一些学校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眼睛只盯着中考或高考,即中考考什么就教什么,学校、教师为了对付考试,依然增加课时,加大课业量,依然搞“题海战术”。只要考试制度未改变,这种现象便不可能杜绝,因为“拿高分”不但是学校、老师的需要,也是家长、学生的需要(许多家长望子成龙心切,不仅要求学校多上课,而且频繁为子女购教辅资料和各类练习册给他们布置课外作业,不断地加码上发条) 。学生负担过重的根本原因在于现行的考试制度。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根深蒂固,这就严重制约和阻碍着减负工作的落实。很多教育界人士都认为,只靠减轻学生课业负担、降低授课难度从而使课本变薄这类简单的方法是远远不够的,如果不改革现行的考试制度,学生的负担就降不下来。此外,教育评价体系不合理,评价指标一手硬,一手软,简单地认定升学率高就是好学校、好教师。

2、监督不力,措施不落实。

想当年,“减负”伊始,各级领导极为重视,层层落实,各校也都动起来了,减负”取得可喜的成效。我们高兴地看到,学生在校的时间短了,书包轻了,脸上的笑容灿烂了。能取得如此成绩,很大一部分的因素,是因为“上面”频繁检查,但事过境迁,如今学生的负担又慢慢重起来了。平心而论,教育主管部门是想为中小学生“减负”的,但许多“减负”的规定却无法落实。举个例子,市教育局规定,今年暑假初三毕业班补课不能超过一个月,可是,据了解,各校给初三毕业班补课都在20天以上,有的甚至多上了一个月的课。是教育局不了解这一情况吗?未必。所谓“法不责众”,一个学校这么做了,未被制止,其他学校一定会跟着做的,否则无法放心,也无法向家长交代(怕承担不负责任的“罪名”)。其实,又有哪个老师不愿意暑假在家好好休息呢?现如今,当时的那些检查组已很少到学校检查落实“减负”的情况,教育局也不可能把过多的精力都投入进去,毕竟光靠检查只能是治标不治本。

3、不能理顺“减负”与“增效”的关系。

应该说,厦门的教师责任心极强,许多教师爱岗敬业,也爱自己的学生。他们想让自己的学生出成绩,想让每个学生都交一份满意的答卷,于是,往往加班加点,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为学生补缺补漏,敬业精神令人感动。然而,我们也看到,一些教师对减负的意义认识不足,把“减负”与提高质量对立起来,不能正确处理“减负”与“增效”的关系,只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认为多上课,让学生多做练习(当然,老师也要多批改作业),成绩就能上去,也只有这样做了,才觉得对得起家长,对得起学生,对得起教育事业,自己“尽了力”,可以心安了。领导对“减负”的意义也是十分清楚的,但又不敢掉以轻心,不敢真正放开手脚,有些领导甚至依然觉得多做练习、多上课保险,这样能够确保学生“出成绩”——拿到高分。至于培养学生的素质,则是其次的事。

“减负”的阻力不仅来自学校,也来自社会 。对于“减负”,家长是欢迎的,但前提是减负不减质”,如果二者有冲突,他们宁愿学校不要“减负”。而按照正常的教学规律,“减负”而提高学生的素质后,要出成绩往往有个滞后的情况,不可能立竿见影,马上“减负”,成绩马上就能提高。并且,在短时间内,学生的成绩还有下降的可能。如此,家长们往往就急了,就会想“是不是因为减了负,我孩子的成绩就受影响了?”

        如何正确处理好“减负”与“增效”的关系,这的的确确是值得探究的问题,也是打好“减负”这一战役的关键。

四、如何将“减负”规定落到实处。

市教育局出台了一系列“减负”的相关政策法规,下发了一系列的文件,现在的关键是如何巩固“减负”成果,如何将“减负”的有关措施落到实处。

1、要加大评价体系的改革力度。

对学校、教师、学生的评价体系不彻底改革,“减负”势必只能是“无水之源”,“无本之木”。评价机制的不合理,是中小学生负担不能得以有效减轻的根本原因。而要建立正确的评价体系是非常困难的。因为,科举制度在我国推行了1300年,“学而优则仕”已经成为老百姓的一种思维定势,我们的社区背景、教育体制都决定了,建立正确的评价体系会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要有更多的教育工作者通过多年的探索和研究才能实现。但若要“减负”,则改革势在必行。今年86日,《厦门晚报》报道了《中考没分数  等级定优劣》的信息,引起了极大反响。文章指出,考试改革是制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瓶颈之一,是课改中评价改革方面的核心内容。文章提到三种中考改革方案,是为了配合课改,引进了等级制的概念,实践课改“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核心理念,这三种方案通过细化、具体化,应该能对考生的综合素质作出更科学、更合理地评价。此外,我们还可以逐步改革各级教育入学考试制度,尤其是高考制度,如取消全国或地区入学统考,改由高校“自主招生”,实现高校招生制度多样化。

考试制度改革以后,教师必然会更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题海战术”的运用也会相对减少,从而从根本上减轻学生的负担。当然,要改革的不仅仅是考试制度,对一个教师,一所学校的评定也需要一个更为合理的评价体系。

2、改革监督机构,加强和完善监督机制。

要使“减负”工作不留于形式,除了有相关的政策法规的制约外,还要有一个强而有力的,独立于教育局之外的监督检查机构。我市对“减负”工作情况的监督检查的机构是“厦门市政府教育督导室”,该机构按说应既有“督政”职能,又有“督学”职能,是市政府的直属机构,属公务员编制。而现在的情况是,厦门市政府委托教育局管理“厦门市政府教育督导室”,督导室实际上变成了教育局下面的一个分机构,他们的具体工作是由教育局安排的,让其监督检查教育工作,实际上变成自己踢球自己当裁判,难于履行“督政”职能和“督学”职能。对“减负”工作的检查监督也是如此,当年“减负”工作刚开始,教育局、督导室抽调了大批人马专项检查督导各校的“减负”工作落实情况,可以说是轰轰烈烈,而且行之有效,“减负”取得良好效果。可过后就只能是进行象征性的抽查,学生的负担又悄悄加重了。我们建议“厦门市政府教育督导室”从教育局彻底剥离出来,由市政府有关领导直接管辖。据了解,全国大多数城市的“教育督导室”由市政府直接管辖。督导室人员的组成也应作较大的调整,因为现在督导室的人员基本上是由本市各校教育教学骨干组成,他们懂教育,是行家里手,但与各校有千丝万缕的关系,检查督导难免有诸多不便,如果能从外地引进一些教育界的专家参与检查督导工作,相信能更好地发挥教育督导室的作用。惟有理顺了督导机构与教育系统的关系,才能真正做到督导有力。

3、彻底改变观念。

要打好“减负”这一战役,必须彻底改变人们的陈旧观念。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学而优则仕等传统观念仍在深深影响当代中国人的价值观。在许多人看来,只有读书才有出息。其实,我们不能老是喋喋不休给孩子讲述积雪囊萤、刺股悬梁、凿壁引光的古老故事,也要反复讲一讲小平同志提出的三个面向——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负担,需要先从教育系统内部选准突破口。教育工作者确实应转变观念,不要把减轻学生过重负担与提高教学质量对立起来。教育改革的关键在于使全社会认识到中小学教育的目的不只是让学生掌握必要的知识,更应该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特别是他们对于人生意义和社会责任这些根本性的问题要有比较深入的思考;而学校更需要在这些方面深入研究,选择合适的内容和方式引导和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观点。如果学校只强调知识教育而忽视了人生课程的引导,那么学校教育的结果将是培养出一批文字或者是数字机器而不是准备进入社会的预备人。减负工作要真正落到实处,学校主管领导必须高度重视,转变观念。从应试教育樊篱中解放出来,不折不扣地执行上级关于减负的有关政策,并把减负工作作为学校工作的头等大事抓紧抓好,严格要求每个任课教师按照上级减负有关政策去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并把减负与教师的奖励评先进挂起钩来,鼓励广大任课教师多在教学环节上下功夫,多在教改上下功夫,提高课堂45分钟的利用率。减负的核心内容是以课堂教学改革为切入点,抓课程与教学的现代化。课堂教学的目标,应有全面、科学的基础目标和发展性目标。教学内容应关注知识内在的创新要素,以及与现实的联系,倡导主体参与,合作学习,差异发展,体验成功的教学策略,充分应用现代教育手段。要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必须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讲课要抓住重点难点,不面面俱到,做到不给学生吃夹生饭,不抢占学生自习课时间。留作业要适量,留自主型作业,有梯度作业,兼顾各类作业;不留超时超量作业,随意性作业,惩罚性作业。在作业的时间和作业量上严格控制,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同时,切实把减负落到实处。古人曰:“善师者学逸而功倍,不善师者学劳而功半。”学生“善学”,教师“善师”,这就是提高教与学的效率: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关键。要学生“善学”,教师就必须“善师”,由“善师”促成“善学”,效率必高,负担必宜。

现在学校要给学生“减负”,所面临的阻力,来自家长方面的阻力是巨大的。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恐怕是由于现行的招生、用人制度都表明:分数越高、学历越高越能考上好的学校,越能找到好的工作。家长的观念不改变,“减负”就无法进行下去。作为家长首先应该转变观念,不能把孩子培养成考试机器。全社会都应树立一种新的人才观、就业观、价值观,人人都上大学显然是不现实的,也不是只有上大学才能成为人才。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家长要为孩子创造宽松的学习环境,切不可把家长意愿强加给孩子。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切,往往事与愿违。现在很多孩子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对子女的期望值很高,甚至把全部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期盼孩子将来能出人头地,父母不惜财力、物力、人力,精心去培养孩子;从而剥夺了孩子的礼拜天、节假日。从小许多父母就教育孩子好好学习,将来能够考上大学,以后可以找到更好的工作,而很少让孩子树立更远大的志向,孩子对社会承担的责任以及人生意义等根本性的问题缺乏深入的思考,这种教育方式的结果是使绝大多数的孩子想得更多的如何考上大学,而这极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除了文化知识教育外,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都要切实加强.一样也不能少。也就是说,最重要的是让孩子学会怎样做人,这就需要全社会都转变教育观念。

 “众人拾柴火焰高”。“减负”工作需要社会方方面面的人通力合作,互相理解,互相支持,一切以孩子的健康成长为出发点。减负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给予理解、支持、配合,特别是学生家长。问题的产生不仅在于学校,还有教育制度、传统观念、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它不可能一蹴而就,它不是靠几个领导说几句话就能够解决,减负工作任重而道远,需要全社会方方面面都重视起来,彻底转变观念,形成一股合力,才能取得成效。[执笔:李瑞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