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hzx.gif (1675 bytes)

zxta.gif (10221 bytes)

您目前的位置:致公首页-->课题调研-->

 


剖析农村小学生源流失原因及解决对策


    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农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一栋栋楼房如雨后春笋般崛起,连农村的小学校也显得勃勃生机,环境幽雅。可每年一到招生时,学校总愁眉不展,许多当地学生的家长们为了使自己的子女能接受更好的教育,他们费尽心思走门路、找熟人、托关系,各显神通以求一张进入城镇学校的入场券。为什么农村漂亮的校舍留不住学生?家长们会这样舍近求远送子女上学呢?

一、现行农村小学教育的现状

(一)、办学条件硬件上去了,而相应的软件跟不上

不容置疑,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始,市、区政府已加大了投资教育的力度,纷纷拨出巨款新建、翻建、改建、扩建农村小学校舍,一幢幢崭新的教学楼拔地而起。根据调查我们了解到,就集美辖区内的每一个自然村,到目前为止政府都有投巨资兴建了能满足学生学习需求的教学楼,绿化、美化校园环境也做得相当到位,体育设施、各功能处室如阅览室、图书室、电脑室、自然室实验室等应有尽有。可以说,办学硬件设施已不亚于城镇小学,然而办学软件却远远置后。

由于计划生育工作成效显著,近年来学校生源随之大幅度下降,我们在调查中了解到:一个自然村每学年的适龄学童逐年锐减,这就造成了一个班的学生数最多不超过三十人,也就是一所学校六个年段的学生至多也仅有二百左右人。而按照我市现行的师生比配备方案119.5,即19.5个学生配备一个教师,这样一所学校最多只给安排十一、二个教师的编制。这十一、二位教师要运作整所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如班主任工作、主科语、数、英教学工作,基能科如音体美、电脑、科学、社会、思品等等诸多学科,教师的严重不足就没办法安排专职的基能科教师,造成每一位教师不得不身兼数科,(据调查有的教师一人兼科达六门,跨三个年段,很多教师都自嘲自己是万精油),长期超负荷的工作量透支了人的精力,削弱了人的锐力。长此以往,农村小学教师们由于力不从心而只能疲于应付质量监控中的主科语、数、英的教学,其他基能科只能是一个摆设,或被挪用上主科或让学生自由放羊。至于图书室、阅览室、实验室、多媒体教室等等都是空架子,成为学生高不可攀的门槛,充其量只能是应付各级政府部门各种基础教育达标的法吗罢了。

孩子们囿于受教育的软件设施环境,接受不到全面的培养教育,各方面素质得不到全面的发展,对此,重视孩子教育的家长们看在眼里,疼在心中,急在眉头。他们想帮子女摆脱困境,于是就想方设法,不惜重金,求爹爹告奶奶走地曲线求学的战略,把孩子从农村小学解救出来,送到办学硬件都堪称先进的城市小学来。这是出现了农村小学生源流失的根本原因。

(二)、乡村家庭文化素养差别,促使部分家长想带孩子远走高飞

   一般来说,相对城市家庭而言,农村家庭的文化底蕴较薄弱,家长素质较低,较不重视孩子的培养教育,在这样环境中长大的孩子,不像城市的孩子那样温文尔雅,他们的言谈举止有时会较为出格,有的甚至野性十足,不爱学习,常惹事生非,家长忙于生计,对孩子的学习、表现漠不关心,任其发展。对此,一些具有前瞻意识的家长不愿让自己的孩子与这些被称为野孩子的同伴为伍。于是,就学着孟母三迁,想带着孩子溜之大吉,这是造成部分农村小学生源流失原因之二。

(三)、生产力发展,社会进步,农民思想、生活水平提高使然

经过了十几年改革开放春风的洗礼,生产力发展了,农民生活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部分富起来的农民在赚鼓了腰包的同时,也深感自身缺乏知识的无奈,他们不希望子女们重蹈没文化的覆辙,于是放眼于未来,把对孩子的培养教育当成是一种家庭投资,他们利用手中的资金,或到城市购置房产,把孩子的户口迁出农村,帮子女们跳出农门,或花高价赞助费、借读费把孩子转到自认为是一流的学校就读。这又是造成部分农村小学生源紧张的原因之三。

二、解决的对策

(一)、合并学校,走整合教学资源的路子

合并学校,走整合教学资源的路子是近几年来我区农村小学的布局策,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根据调查我们了解到:近几年原集美区已先后合并了六所完小。把仅有一、二百人的几所完小合并为一所上规模的学校,这样每个年段的班级数、班级的学生数就不会出上述的情况。生源的充足导致教师配备数的增多,学校的管理者就好运作,可以把教师从苦海中解脱出来,轻装上阵,各司其职,竭尽所能,工作热情与效率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释放,再也不出现技能科是空架子,各处室是摆设的现象。教学软件跟上去了,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巨大提高,所有这一切,受益的是孩子。这样,哪还会出现舍近求远的家长呢?因此,我们建议:合并学校,走整合教学资源的路子能继续走下去。

(二)、变更生师配备比例,恩泽师生的教学与学

合并学校,走整合教学资源的路子是新时期解决教学软件溃乏的灵丹妙药,也是合理利用、优化教育资源的战略途径。但由于种种原因,学校整合的步伐还相对缓慢,不上规模的学校还比比皆是,这样,仍有不少家长携着子女往城镇小学冲。集美小学今年接收的新转学借读生及一年级新借读生共200多人(不包含原有的借读生),人数之多已不亚于一所农村小学全校的学生数,据分析统计,有85%的转学借读生是因不满原所在农村小学的现状而转学来的。学生的流动导致了两个极端:原来学生数已经严重不足的学校生源更少,而城镇学校每个年段班级学生数大幅度增多,出现了一个班级五六十人,于是每年初都不得不走上拆班的路子。这就一方面造成班级结构不稳定,另一方面也给学校管理上带来许许多多工作上的麻烦。

 根据以上情况,在学校整合步伐还相对缓慢的情况下,在这种特定的历史过渡时期,我们政府部门的决策者是否能对生师配备的比例做个调整,使每个农村小学都有足够的教师,有足够的精力开足、开好课程。我们坚信,有良好的教学硬件环境,再加上充裕的师资队伍,教育教学质量搞上去了,哪还会有家长舍近求远呢?哪还会出现漂亮的校舍留不住学生的现象呢?反之,倘若一味地以财政困难为由而压缩教师的编制,那么试问:那些长年闲置着的实验室、图书室、阅览室等等处室,不就造成更大的浪费吗?百年大计 教育为本,再穷不能穷教育  再苦不能苦孩子,对此,我们再次提议:政府部门的决策者,在这种特定的历史过渡期,能对生师配备的比例做个调整。

(三)、加强校际间交流,改善农村教育质量

    农村小学不仅生源少,学生也素质差,加之农村生活的环境差,许多老师,尤其是优秀的教师纷纷调入城镇小学,这对农村教育来说,真是血上加霜,从而农村教育更是举步艰难。因此我们认为应加强农村与城镇之间的交流,不仅是业务上的来往,更是人才间的交流。建议每年可从城镇学校派出责任心强,业务水平高的老师前往农村学校支教,帮助农村学校加强管理,发展学校教育规模,提高当地教育教学质量。这不仅有利于缓解城镇学校的燃眉之急,更利于服务一方百姓。 致公党致公党厦门市委集美综合支部 李碧慧等执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