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hzx.gif (1675 bytes)

zxta.gif (10221 bytes)

首   页 党的知识 组织机构 参政议政 政协提案 专题调研 政策法规 网际华人

您目前的位置:致公首页-->专题调研-->欧洲华侨华人现状、发展趋势及引资引智对策

 

欧洲华侨华人现状、发展趋势及引资引智对策

致公党厦门市委员会


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中国与各国不同,有着自己独特的机遇。比如,我们有几千万爱国同胞在海外,他们对祖国做出了许多贡献。中国的华侨、华人萍踪海外历千百年时光,足迹遍布世界各大洲。欧洲大陆地理环境优越,经济发达,科技进步。80年代以来,华侨华人数量剧增,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在新的形势下,加强对欧洲华侨华人的现状、发展趋势,以及如何更好地发挥他们的作用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欧洲华侨华人现状分析
〈一〉欧洲华侨华人分布情况
据史籍记载,十八世纪中叶,华人就出现在欧洲。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法、俄从中国招募23万劳工,战后一部分华人留在欧洲。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东南亚、香港等地的华侨华人进行再移民,欧洲华侨华人增长很快。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到欧洲的留学生和新移民猛增。目前欧洲华侨华人已达100万人左右。其分布如下:英国约23万人,其中来自香港地区约10万,印支难民约2万,80%祖籍为广东。法国约30万人,广东潮州人占70%,其次为浙江温州人。华人80%聚居在巴黎地区。荷兰约12万人,广东人约占50%,其次是浙江、江苏、福建人。德国约10万。意大利约10万人。西班牙约2万人。葡萄牙约2万人。奥地利、比利时、瑞士等国也有少量华人居住,人数在几千至一万多人不等。俄罗斯、波兰等东欧国家也有华侨华人居住,人数不详。
〈二〉欧洲华侨华人的经济概况
80年代开始,旅欧的中国人人数猛增,华侨华人经济发展的速度加快,规模扩大。90年代初,欧洲华侨华人经济事业已突破了传统的形态,趋向多元化的结构,经济实力增强,华人的形象也从早期的劳动阶层提高至中产阶层。欧洲华侨华人年人均收入已达1万美元左右。华侨华人从事的行业情况如下:
餐馆业仍是华人经济命脉。大型餐馆、酒楼多由香港餐饮财团投资经营,菜式考究,装璜豪华,还设有卡拉OK房;中型餐馆多属是华侨华人经营,以菜式可口多样著称,有的法国餐馆还推出“中、泰、法、越、柬、老”六国菜式来吸引东西方人士;小型餐馆和外卖店多由印支华侨华人经营,走大众化路线,以便宜套餐、小食吸引上班族的光顾。
杂货业是另一支柱行业。主营亚洲食品、蔬菜、水果等,兼营家庭生活用品。
旅馆旅游业。多系旅游礼品店,中小型旅馆及旅行社。
贸易业。主要经营亚洲土特产、工艺品等。
金融、保险、珠宝行业。已故香港华商巨子包玉刚及新加坡华商丘德拔分别持有标准渣打银行14.9%和14%的股份。珠宝金饰店为多。
运输业。以小型运输公司、出租汽车公司为主。
文化娱乐业。有些是较大型的夜总会,为数较多的是录相带出租店、卡拉OK厅。 此外,还有理发美容、自助洗衣店、家具店、钟表店等。欧洲华侨华人经营的工业主要以轻工业为主。主要是皮件制品、成衣厂、食品厂等。
从职业结构来看,由于近年来香港及东南亚各地华人移居欧洲增多,大陆到欧留学人员增多,欧洲华侨华人的素质有较大提高,就业的行业也有所拓展,其中不乏工程师、研究生、管理人员、医师会计师、艺术家、服装设计师、护士等。
经济事业初具规模,就业领域日益拓展,生活安稳,迈向小康水平,这是欧洲华侨华人谋求生存发展所得的成果。与此同时,欧洲华侨华人亦为所在社区的繁荣与发展带来推动力。例如,在巴黎13区、19区、英国的伦敦创建“唐人街”,成为欧洲同中国进行文化、经济交流的纽带。
欧洲华侨华人社会的历史较短,尚处于第一代华侨华人向第二、三代过渡的阶段,华侨华人经济在欧洲各国的国民经济中,论总体成就与社会经济所占比例仍然是微乎其微,地位尚暂不能与历史悠久的东盟诸国、美国华侨华人相提并论,然而,欧洲华侨华人经济发展的历程,却显示了欧洲华侨华人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表现出中华民族强大的适应力。随着欧洲各国华侨华人社会发展变化,华侨华人经济将不断发展壮大。
〈三〉欧洲华侨华人社团状况
随着欧洲华侨华人不断增多,华侨华人社会面临着许多问题。如侨胞之间需要团结互助,新移民需要帮助,老侨胞要有人关心,还有教育问题、法律咨询问题以及提高华侨华人在居住国社会地位,维护合法权益,参与居住国的政治等,这一切都得靠集体力量--侨团去解决。众多的华侨华人团体应运而生,在维系华侨华人社会的存在和推动其发展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地缘性同乡社团
四邑总会馆--是广东台山、开平、恩平和新会四县华人移民的同乡联谊组织,成立于1906年。经常的工作是联络乡谊,敦亲睦族,加强宗乡团结,提高宗乡福利,发扬中华文化,开办中文补习班,调解宗乡间的纠纷等。
法国潮州会馆--1986年5月5日正式成立,其宗旨是:“团结居法潮州籍华裔,互相济助,办好同胞福利事业,与各社团友好合作,共同推进中法文化交流,不参予政治派别。” 旅法华侨俱乐部--是法国华人中以浙江藉为主的华人宗乡联谊组织。成立较早,其前身为“瓯海同乡会”、“工商互助会”,1971年改为旅法华侨俱乐部,其宗旨是加强宗乡团结,保护宗乡权益;兴办福利事业;教育侨胞遵守当地法律,增进中法人民的友好往来。
2、业缘性同行业社团
  欧洲华人音乐家协会--1996年6月在法国巴黎成立。其宗旨是互通信息,互相帮助,业务上交流观摩,切磋技艺,生活上联络友谊,增进感情,加强音乐家之间的团结合作。
  欧洲粤剧研究会联合总会--1996年9月23日由原欧洲粤剧联合会正式易名而成。宗旨是振兴粤剧,宏扬民族文化。
  3、血缘性的宗亲社团
  主要以姓氏为纽带组成的社团。此类社团规模较小。
  4、超越血缘、地缘、和业缘的社团
  欧洲华侨华人社团联合会--为适应欧共体形势的发展,加强各国华人社团的团结协作,发挥集体力量;也为了提高旅欧华人社会在各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社会地位,各国华侨华人的总体权益。由法国、英国、荷兰、比利时、德国、意大利等10个国家,21个华人社团的代表及荷兰各界人士200多人,于1992年5月8日,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成立。
英国华人社团联合会--1968年成立,始由伦敦、伯明翰、利物浦等地的6个华人社团发起建立,联合会的宗旨是:加强各社团间的联系与团结,交流经验,在涉及有关华人重大问题上,协调各社团间的立场,互相配合。
全荷华人社团联合会--是荷兰全国不分政治倾向的华人社团联合组织。成立于1987年10月。目前联合会成员有26个华人社团。其宗旨是:摒弃狭隘的宗亲观念、行业观念和政治倾向,团结互助,共同谋求华人的合法权益和社会福利,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
二、欧洲华侨华人发展趋势
〈一〉移民趋势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不少国家和地区的华侨华人进行再移民。而这种再移民是有规律可循的。从居住国来看,大多由东南亚和非洲国家迁移到北美、西欧、澳洲以及南美一些国家;从社会环境来看,是从动乱地区迁往安定地区;从经济发展水平来看,则是由落后贫穷的发展中国家迁到生活富裕的发达国家。欧洲经济发达,虽然历史上也曾发生过排华事件,制订和实施过严厉限制华人入境的政策及措施,但战后他们修改了移民条例,放宽入境规定,加上欧洲华侨华人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不仅经济实力增长,而且文化水平也有较大提高,这就具备了再移民的条件。今后很长一段时间,移居欧洲的华侨华人将继续快速增长。一是来自东南亚各国的再移民,97年5月开始的东南亚金融危机,对该地区华侨经济产生了很大的冲击,造成了严重损失。社会的动乱,特别是印尼的骚乱,华人的生命财产遭受严重威胁,有可能促进该地区华侨华人再次向美洲、澳洲、欧洲移民。二是来自中国大陆的新移民,主要是留学生和投亲移民。来自大陆的新移民在出国前多数为企业负责人、机关干部、科技专业人士等。这些层次较高的新移民,为欧华社会注入了新生力量。三是来自台湾的投资移民。不管是从东南亚各国或是从大陆、台湾来的新移民,他们共同的特点是文化程度较高,经济实力较强。再加上英、法、荷等国土生土长、受过高等教育的新生代逐步走向社会,整体素质有了明显提高。 〈二〉经济发展趋势
起步迟、发展速度快、成就骄人,这是近几年欧洲华侨华人经济发展的特点。可以预测,欧洲华侨华人将在进一步积累资金的基础上,不断扩大经营规模,开创新领域,从商业资本向工业资本转化,并向国际化、集团化发展。
1、产业结构日趋多元化。80年代以前,华侨华人经营的行业大部分局限于餐馆业、皮革加工业,亦有少量杂货店。90年代后,华侨华人的产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们已不满足在餐馆等服务性领域发展而开始涉足科技、教育、文化各界,开拓了金融、海运、贸易、保险、旅游、中草药等行业。陈克威、陈克光兄弟开设的陈氏兄弟百货公司,为法国最大规模的亚洲食品及用品商场,年营业额达10亿法郎;英国的“荣业行”由原来的一间杂货铺发展成为在英三大城市都有大型超市的集团企业,资产逾亿英镑。丹麦的“春卷大王”范岁久,建立了14条自动生产线,日产春卷50万只的冷冻食品厂,产品不仅满足丹麦消费者的需要,而且运消美国、德国、荷兰、法国以及新加坡、日本。这种多样性的企业格局,标志着华侨华人经济事业的发展和社会地位的提高,华侨华人的资本经济活动进入了新的层面。
2、经营管理观念逐步现代化。欧洲老一代华侨华人的企业大都从夫妻、父子或兄弟起家,在管理上属于传统的家族型,这种管理方法在创业初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手段。但是随着企业的成长以及在商业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中,固守世袭的方式会妨碍企业的发展,不少华商已认识到这一点,转变观念,逐步摆脱传统保守的经营方式,采取的经营策略:商号拓展,以重金聘请行家任经理而不再囿于在家庭成员中物色人选;经常咨询法律顾问和会计师,了解、利用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法律法规去运作;注意汲取现代企业管理经验,提高工作效率;学会动用传媒,树立华人企业的形象,搞好公关等。
3、出现与其他地区开展经济合作的苗头。欧洲交通发达,商业咨讯发达,随着马斯垂克条约的逐步实施,欧元即将启动,欧洲统一大市场的建立,欧洲华侨华人之间的华人商号、企业互通有无,与中国大陆、香港、台湾工商界建立联系,促进了自身经济事业的发展。例如,进出口贸易搞得很活跃,有的港商与华侨华人合作投资餐馆业,有的则在无线电话制造业、半导体工业方面投资设厂。台商在德国、法国投资,主要在电脑装配等方面与欧洲华商合作。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来自泰国、印尼、香港及台湾的华人投资者在德国收购企业和投资办企业。如罗旭瑞所属香港富豪集团于1992年起,计划十年内建造二十家以上观光旅游中心等。香港善美环球集团收购德国上市最大缝纫机公司,现建成为全球最大缝纫机制造及行销商。香港金利来集团也于1993年9月在德国设立欧洲总部,设厂生产女用皮具用品及化妆品,就地行销,并以欧洲名牌行销全球。
应该看到,目前这种经济合作仅仅是个开始,因为欧洲华侨华人企业大部分是中小企业,资本有限,大财团尚未出现。外向程度极为有限。今后,随着欧洲华侨华人与中国大陆、港澳台的经贸联系日益增多,这种互利互惠、共同发展的倾向会继续加强。
〈三〉社团发展趋势
华侨华人社团是华人社会的重要架构。华人社会总是通过各种业缘、地缘、血缘和超越以上三缘的各种社团组织,凝聚力量,联络感情,建立共识,互相帮助,在异国他乡求生存、谋发展,并落地生根,对当地的经济繁荣作出贡献,欧洲华侨华人社团的发展,大致有以下动向:
1、社团组织逐步走向联合。为顺应欧洲将形成统一大市场这一历史性变化,加强各国华人社团间的团结协作,发挥集体力量;也为提高旅欧华人社会在各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社会地位,争取各国华人的总体权益,已是欧洲华人走出唐人街,促进欧洲发展的历史使命。92年5月8日,欧洲华侨华人社团联合会宣告成立,目前已有13个国家的51个华侨华人社团。荷兰、德国也成立了全国性的华侨华人社团组织,随着华人社会的发展,这种联合势在必行。
2、社团活动注意经济化。世界经济集团化,华人经济国际化,使华人社团更多的涉及经济领域。搞好社团活动离不开经济。通常经济基础越稳固的社团,就越有条件去推行各种有益活动。因此,社团活动,增加经济内容,增强了社团新的活力。
3、政治、帮派对立情绪大为淡化。由于历史的原因,欧洲各国华人社团间存在着矛盾。随着海峡两岸对立情绪的减弱和缓和,华人社团之间的矛盾也随之缓和。华人在当地参政,也促进了华人社团的团结。华人社团以往同政治地域和帮派产生对立情绪已经大为淡化,随着中华文化的传播,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加快,中华民族的掘起,华人社团的大团结局面将出现。
4、华侨华人注意融入主流社会,参政意识增强。随着经济力量的不断发展,欧洲华侨、华人争取和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意识日益提高,融入当地主流社会的愿望也日趋迫切,关心、参与居住国政治、社会事务的意识也越来越强烈。如荷兰“全荷华人社团联合会”与荷国文化福利部、移民局建立了密切的联系,经常就华侨华人社会共同关心的问题与他们沟通,争取其理解和帮助解决。经过联合会多年的努力,现争取到了荷兰政府主管部门每年给联合会下属的30多个会员社团款十万元荷兰盾的会务资助费。一些国家如法国、荷兰、匈牙利的华侨、华人社团,不仅在我国内遇到自然灾害时积极发动侨胞捐款赈灾,现在也十分注重与当地人民友好相处,组织侨胞为当地遭受自然灾害地区、残疾人募捐,密切了与当地人民的关系。
英国的华人青年成立了一个旨在鼓励华人参政的组织“华人联盟”。一些有抱负的华裔青年也纷纷加入当地政党。英法等国华人在报刊上刊登广告,支持国家领导人竞选,并积极参加投票。法国希拉克当选总统后,特致函报界向华人致谢。
三、引资引智对策
欧洲华侨华人经济实力尚不能与北美、东南亚等地华人相比,大型的企业集团及财团尚未出现。经济正处在转型阶段,近几年不可能大规模到大陆投资。但他们对回国投资办实业,支持国家和家乡经济建设热情很高。随着欧洲华侨华人经济实力的增强,回国投资将会逐步增多。新移民欧洲的华侨华人有不少科技和经济管理人才,因此,要把眼光放长远,从现在开始扎扎实实做好引资引智的基础性工作。
〈一〉加大宣传力度,让欧洲华侨华人了解厦门
厦门是经济特区,经过多年的建设,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投资环境日益完善。但由于欧洲华侨华人多数祖居地不在厦门,对厦门较陌生,因此“引资先引人,引人先引心”,加强宣传,让欧洲华侨华人了解厦门是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工作。
1、加强与欧洲华侨华人社团的联系,请进来走出去,让欧洲华侨华人了解厦门。虽然欧洲华侨华人祖籍地在福建的不多,但是,可以利用各种渠道,与他们沟通。如致公党与英国致公总堂联系较密切,去年由英国五邑联谊会名誉会长、英国洪门致公总堂会长彭康带领的英国洪门人士国庆观礼团,还访问过厦门致公党。门市委统战部、海外联谊会、侨联与旅法福建同乡会等欧洲华侨华人社团也有往来,可采用定期互访,互寄材料等形式加深了解,也可考虑公费邀请一些欧洲华侨华人社团侨领来厦参观访问,通过他们的所见所闻,向欧洲华人社会进行宣传,效果会更好些。
2、与欧洲较有特色的城市结为友好城市,扩大厦门在欧洲的影响。实践证明结为友好城市或姐妹城市是加强往来、增进了解、互相帮助、互相促进的一种有效形式。我市已与英国的加的夫市结为友好城市,与德国的梅茵茨市、瑞典的西诺兰省、法国的尼斯市、意大利的那不勒斯市交往密切。最近,有个曾留学荷兰的李明欢女士有意为厦门与荷兰的代尔代夫市结为友好(或姐妹)城市牵线搭桥。代尔代夫市是一座以高科技产业为主导的城市,可以在高科技方面为厦门市提供帮助,希望市政府能抓住机会,及时作出反应,通过热心人士的努力,促成此事。通过友城间高层领导互访和民间交往,举办各种经贸、文教、体育、青少年等交流活动,为我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牵线搭桥。
3、充分利用国际互联网,宣传厦门。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了解信息的手段也更为便捷。欧洲是发达地区,网民很多,利用国际互联网进行宣传,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厦门的网页已上了网,但一要设计好,使其具有吸引力,二是要有足够信息量,包括招商说明,投资软硬环境等,三是及时注入新的信息,让人常看常新。
4、做好赴欧留学生及华侨华人知名人士的工作,让他们成为厦门与欧洲联系的桥梁和纽带。厦门市赴欧洲的留学生有不少人,他们与家乡联系密切,经常来往于两地之间。上面所提到的李明欢,现在是厦大教师。华侨华人知名人士在欧洲华侨华人中有较高的威望,做好他们的工作,就等于做好一批人的工作。欧洲华人社团一些侨领如英国福建总商会会长赵鹏超、欧洲华侨华人社团联合会副主席陈长有等,已纳入市委统战部视野,并做了一些工作。可以考虑聘请他们为厦门市招商顾问,或任命他们为厦门市友好使者,通过他们宣传厦门,吸引欧洲华侨华人到厦门投资、旅游、讲学、进行学术交流等。
5、多开展一些文化、教育、艺术等方面的交流。厦门市在重视城市管理,创建卫生城市的同时,还应注重发掘当地文化资源,提高城市文化内涵。通过各种文体活动,促进感情交流和情况沟通,可以通过举办艺术节、体育节、博览会等树立厦门形象,让来参加节会的华侨华人对厦门发展成就和投资环境有认同感。也可以选派艺术表演团体如“小白鹭”舞蹈团、南乐团等到欧洲演出,扩大厦门的影响。
6、办好现有侨资企业是最好的宣传。已办的外资企业既是人们学习管理技术的窗口,更是潜在的外来投资者观察当地投资政策和环境的窗口。只有把现有的外资企业办好了,使它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才能增强侨胞投资的信心。可以收到以一带十,促进更多侨资来厦落户的效果。他们的现身说法比花大钱组团到境外招商更有说服力,更有。政府应督促有关部门搞好服务,提高办事效率,制止乱收费等行为,做到既注重引资创办侨资企业,又关心已办侨资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侨资企业兴旺繁荣是一个地方投资环境良好的最好见证。
〈二〉引智与引资相结合,鼓励华裔人才来厦二次创业
从大陆、台、港移民欧洲的华侨华人有不少人才, 不仅在技术上有许多潜力,在资金方面也有相当积累。大陆目前的经济发展速度和巨大的市场潜力,也吸引了这批人才的注意。厦门要抓住时机,注意采取“引智”与“引资”相结合的方法,鼓励他们来厦门再度创业。
  1、建议市政府根据国家“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的政策,制定相关细则。尽可能减少限制出国留学、进修的种种不合理规定,废除有的基层单位制定的一些“土政策”,对待海外学人要象对待国内知识分子一样,理解和信任他们,只有将“支持留学”的各项政策落实到实处,“鼓励回国”、鼓励以各种方式为国服务才能收到实际效果。建议制定《厦门市鼓励海外留学人员来厦服务条例》、《海外留学人员回厦服务成就奖励办法》等,通过各种渠道、多种形式的宣传,吸引海外留学生来厦工作。
  2、密切与欧洲华侨华人科技专业人才的联系与交往。首先要系统掌握欧洲华侨华人科技经济管理人才的情况,建立人才档案。其次要加强与欧洲华侨华人学术的联系,欢迎他们对厦门的经济建设和科技发展出谋献策。第三要邀请优秀拔尖人才来厦讲学,进行学术交流,可以聘请他们担任市科研机构的顾问等。
  3、发挥火炬高科技园区的作用,吸引欧洲华侨华人科技人才来厦兴办高科技事业。新一代留学人员目前已逐渐改变过去的观念,重视利用自己的研究专长或技术发明,回国创办科技企业。我们要根据这个变化,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对创业者提供贷款,简化审批手续,优惠提供厂房及投资服务,或以“技术入股”的方式,创办合资 企业,协助他们在厦门创业。
  4、注意培养华侨华人二、三代人才对祖(籍)国的感情,通过各种途径关心、了解华侨华人新一代的工作、学习、生活情况。在做老一辈华侨华人工作时,应同时侧重注意关心和了解他们子女的各方面情况,并争取直接做工作的机会。如在邀请老一辈华侨华人时,可请他们带子女一起回祖(籍)国,到家乡看看,在接待工作中,了解他们目前在什么学校学习或在哪个行业工作,哪个领域做研究,未来业务发展的方向是什么;并介绍厦门有关单位、专家与他们见面、座谈,根据他们工作及学习实际,建立联系,然后做好跟踪调查、建立档案。逐步做到对欧洲新一代华侨华人有系统的了解,以备进一步工作之需。
〈三〉推出一批中小投资项目吸引欧洲华人资金。
欧洲华侨华人资产超过千万美元的占极少数,绝大部分人是中小老板,但他们手中掌握的游资如能汇集起来,数额可观。目前,许多侨胞都在为游资寻找出路。法华工商会,意大利普拉托华商会等侨团将小规模游资以股份形式集中起来,回国投资取得成功,为小资本联合经商闯出了一条值得推广的路子。建议厦门市可选择一些投资规模适中,周期短,回报率相对较高的项目,通过各种渠道推荐给欧洲华侨华人,由社团或商会牵头,联合到厦门投资,政府给予适当扶持。这是在目前情况下较切实可行的举措。
〈四〉加强与欧洲华商的贸易往来。欧盟国家与欧洲自由贸易协会(EFTA)七个会员国达成建立“欧洲经济区”( EEA)协议。区域内华商贸易业直接受益。目前欧洲华商贸易规模虽不大,但主要销货对象为中国餐馆及杂货业,营业重点以进口餐馆业用材料、中国土特产品、工艺品等,这些货物主要从我国出口,且大多数是途经香港转口贸易。据有关资料显示,至今年10月份我市对欧洲贸易额达8.3亿美元,但与华商的贸易额不大。我市外资企业特别是经营中国土特产、食品、工艺品的外贸公司要寻找商机,开拓欧洲市场,争取把产品直接销往欧洲。青岛啤酒集团成立青岛啤酒欧洲公司,由于青岛啤酒是国际名牌,加上欧洲有百万华人的市场,具有开拓海外市场的优势。浙江省粮食总公司在巴黎设立兴良集团,从事批发及接受订单。这些做法,都值得我市借鉴。荷兰由于交通便利,是欧洲货物集散地,是批发商集中的地方,要与荷兰华人商会联系,争取开拓欧洲市场,开展对欧贸易。

执 笔:林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