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hzx.gif (1675 bytes)

zxta.gif (10221 bytes)

您目前的位置:致公首页-->政协提案-->

 

 

对厦门发展现代物流业的思考

致公党厦门市委员会


所谓物流其实质是指货物和商品在空间上的物理位移。学术界给物流下个科学而完整的概念,则有多种的表述,甚至尚未取得满意的共识。现代物流的概念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引入我国,它主要包括货物的运输、储存、装卸、包装、流通加工、整理、配送、信息处理等环节的基本活动。现代物流业以物流服务的社会化、专业化、规模化、国际化、信息化、高效率为主要特征。本文就厦门发展现代物流业的现实意义和对策建议作粗略分析和思考。

一、厦门发展现代物流业的现实意义

现代物流已经被视为是一种先进的社会经济组织方式和管理技术。它对工商企业降低物资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省交易成本、合理配置社会资源、提高国民经济运行质量,从而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厦门发展现代物流业的现实意义可概述如下:

第一,发展现代物流业是实现厦门城市发展目标的客观需要。

厦门城市发展目标是要把它建设成为我国东南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一般地说,区域中心城市是现代商品集散和加工的中心,第二、三产业发展具有明显优势,城市基础设施和物流设施较齐全,而且商流、物流、资金流较发达,城市与周边地区存在着经济发展的不对称性,这种不对称发挥着“中心地”和“增长极”的作用,将其他地域“极化”成一个商品流通的整体,从而促进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而现代物流业的进一步发展,反过来又增强了中心城市的实力,提升了中心城市的地位。

第二,区域中心城市经济发展过程中现代物流系统起着基础性的作用。

区域中心城市是一种聚集经济,即物流、商流、资金流、信息流和人流等各种生产经营要素聚集在一起的规模经济。但是,要素聚集并不是目的,聚集是为了商品的扩散,经济的辐射,使商品在更大的空间实现其价值和使用价值。因此,在区域中心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发达而合理的物流系统将起着基础性的作用。

第三,发展现代物流业将会大大降低商品交易成本,提升中心城市整体竞争力。

现代物流业最突出的作用是会普遍降低商品交易成本。它之所以能显著降低交易成本,是因为现代物流业的主体是由诸多节点和线路所组成的网络体系,以点状松散存在的要素组成物流网络后,原来点与点、要素与要素之间偶然的、随机的关系即变成网络成员之间稳定的、紧密的联系。一个结构稳定、高效运作的物流网络一旦形成,就可以减少网络成员之间的摩擦和交易成本,减少社会资源的浪费,放大各要素的功能,提高要素和整个网络的效率和效益,从而提高工商企业和区域中心城市的整体竞争力。

第四,发展现代物流业将会使中心城市形成新的增长点和优化产业结构。

根据产业结构发展演进的规律,区域产业结构的发展方向是合理化和高度化。区域产业结构合理化是以第三产业发展水平来衡量的。产业结构高度化是一次产业向二、三次产业演进升级的过程,并以第三次产业较发达为特征。现代物流业的本质是第三产业,是现代社会分工和专业化高度发展的产物。物流业的发展将对第三产业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西方发达国家实践表明: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推动、促进区域中心城市第三产业的大发展,它进一步带来了商流、资金流、信息流、技术流、人才流的集聚,以及交通运输业、商贸业、金融业、信息业和旅游业等多种行业的发展,促进区域中心城市经济形成新的增长点。

现代物流业属于技术密集型和高附加值的高科技产业,具有资产结构高度化、技术结构高度化、劳动力结构高度化等特征,从此角度看,发展现代物流业有利于区域中心城市的产业结构向合理化、高度化方向演进。

第五,发展现代物流业对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如上述,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会带动第三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尤其是旅游业、饮食业以及其他服务行业的发展,这对解决当前大量下岗职工再就业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它不仅能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化解了社会矛盾,而且又能增加地方税收的收入,从而促进区域中心城市经济的进一步繁荣。

第六、厦门发展现代物流业,有利于进一步对外开放和吸引外资。

厦门的外商企业多为两头在外(即原材料国外采购、产品销往国际市场)的企业。他们迫切希望厦门能有方便、及时、低成本、高效率的现代物流系统作为其跨国生产和营销的服务保障。以往主要依靠减免税收等优惠政策吸引外资的做法,已不能满足境外投资者的要求。他们希望能在生产流通领域和其他社会服务方面提供更多的便利。尤其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联系将更加密切,外资企业会更多进入中国市场,中国企业及其产品也会更多地走向国际市场,面对这一必然趋势,客观形势也要求厦门加快现代物流业的发展。

二、对厦门发展现代物流业的对策

基上分析可见,发展现代物流业对促进区域中心城市乃至国家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为此,厦门应当做好发展现代物流业的总体规划,着力培育现代物流企业,开拓物流服务市场。在此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第一,要着力培育物流综合性服务企业。

目前,厦门市各类型物流企业有30多家。但多数物流企业是在传统体制下物资流通企业和货代企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企业服务内容多数仍停留在仓储、运输、货代上,很少能做到提供综合性的物流服务,即是说,现代物流服务的功能尚未得到充分发挥。所谓综合性物流服务企业,它与物流需求企业是一种具有长期契约性质的综合物流服务企业,它最终职能是保证物流需求企业物流体系的高效运作和不断优化供应链管理。它的业务范围不仅仅限于运输、仓储,而是更加注重物流需求企业物流体系的整体运作效率和效益。因此,它的业务范围必然会深深地触及到物流需求企业的销售计划、库存管理、订货计划、生产计划等整个生产经营过程,远远超越了与物流需求企业一般意义上的买卖关系,而是紧密地结合成一体,形成一种长期合作伙伴关系。从长远的发展看,这种综合性物流服务企业的服务领域有可能进一步拓展,甚至会成为物流需求企业销售体系的一部分,它的生存与发展必将与物流需求企业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与物流需求企业形成一种相互依赖的市场共生关系。

要发展综合性物流服务企业,还必须彻底改变条块分割的物流管理和流通体制的制约,使各种类型物流企业的物流组织与管理不断向综合性发展。随着物流组织与管理水平的提高,各种物流方式和物流载体之间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因此,与物流相关的各主管部门,如铁道、交通、民航、内外贸等不同政府部门必须通力协作,甚至要改变自上而下的纵向隶属和管理格局,从全社会范围内合理地对物流领域进行统筹和规划,促进物流服务的社会化、个性化、现代化和国际化的程度进一步提高。为此,厦门地方政府应当重点培育一批具有一定资金实力和技术实力,业已形成比较广泛的物流网络的现代物流企业,使其成为我市发展现代物流业的旗手,推动我市现代物流企业的大发展。

第二,要加快传统物流企业向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转化。

所谓第三方物流是指生产经营企业为集中精力搞好企业,把原来属于自己处理的物流活动,以合同方式委托给专业物流服务公司;同时,通过现代信息系统与物流服务公司保持密切联系,以达到对物流全程的管理和控制的一种物流运作与管理方式。所以,第三方物流亦称合同物流、契约物流或物流联盟。其实质就是指物流经营者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在约定的时间、空间位置、按约定的价格向委托方提供约定的个性化、专业化和系列化的物流服务活动。

传统物流企业的主要特征是以运输、仓储业的物流活动为主。其功能十分单一,不能适应当今物流领域日趋个性化、现代化和国际化发展的需求。必须尽快地向现代物流企业即第三方物流企业转化。(1)要改变物流服务理念。以货主为中心,准确地把握工商企业物流需求内容和特点,在运输和仓储的基础上,开展多功能的物流服务活动。把物流服务有机地融入工商企业的物流系统之中,作为工商企业物流系统中的一个部分发挥其功能。(2)努力提高物流服务的技术水平。发展现代物流服务所需的技术包括:管理技术、作业技术、信息技术和装备技术。(3)努力掌握现代物流经营的技巧。在物流服务中必须精通市场营销的原理,要有自己的独特经营方式。要创经营品牌,让无形商品有形化,有针对性地开展个性化物流服务。(4)探索新型的经营模式。朝着“第三方物流”的模式发展,同工商企业建立稳固的服务关系。随着工商企业物流管理意识的增强,使用“物流外包”的比重会逐步提高,传统物流企业应尽快掌握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经营方式,以适应现代物流市场发展的需求。

第三,要着力开拓物流需求市场。

物流需求是指社会对物流服务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物流需求市场的容量大小受区域经济实力和工商企业对物流意识的制约。由于工商企业受到传统经营管理模式的影响,诸多的企业虽然开始对仓储、库存控制、拣选、加工、及时配送等有关物流活动和服务给予一定关注,但仅限于物流活动的个别环节。因而,对市场化的物流需求还不能客观的统计核算和准确的界定,物流需求被模糊地当成企业内部管理费用而被忽视,形不成有效的物流市场需求,此其一;其二,受计划经济的影响,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人为地割裂了物流的整体性,形成重复而分散的物流组织和物流活动,因而也形不成有效的物流市场需求。可见,物流市场需求潜力巨大,大有开拓的空间。为此,(1)要加强理论研究和宣传。应有更多的经济学家或企业管理的学者,从多角度阐述区域物流领域的学术问题,不仅要进一步阐明区域物流的概念体系、丰富物流学科的理论框架,而且要宣传社会化物流体系功能的发挥,对工商企业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作用。(2)现有的各类物流企业应着力提高物流服务的能力和水平。要根据顾客的不同需求,提供针对性强的个性化物流服务和增值服务,从而树立自己的企业形象。在这种情况下,工商企业为了增强市场竞争力,便会将其企业的资金、人力、物力等资源投入到核心主业上去,而将非核心业务,从生产经营活动中剥离出来,交由第三方物流企业去处理,这便会形成巨大的物流需求市场。(3)利用港口优势开拓中转业务。根据区域经济理论,一个区域只要具备某种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条件,就会形成一种优势,产生一种引力,有可能将其他区域的生产力要素吸纳过来。而港口是厦门最大的优势,应当着力拓展国内、国际货物中转业务,开拓大跨度空间的物流需求市场。不仅能将周边地区的物流需求市场吸引过来,而且能将远距离的物流需求市场吸引到厦门,从而迅速扩大我市物流需求市场。

第四,要加强供应链的物流管理。

所谓供应链是指生产及流通过程中,将产品或服务提供给最终用户的上游与下游企业,所形成的网络结构。在这个网络中,每个贸易伙伴既是其客户的供应商,又是其供应商的客户,他们既向其上游的贸易伙伴订购产品,又向其下游的贸易伙伴供应产品。供应链管理是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全面规划供应链中的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并进行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它覆盖着从供应商的供应商到客户的客户的全部过程。供应链管理的目的是通过“链”上各个企业之间的合作和分工,致力于整个“链”上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最有效、最合理的流动,从而提高整条“链”的竞争力。

物流贯穿整个供应链,它连接各个供应链的企业,是企业间相互合作的纽带。显然,物流管理很自然地成为供应链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地管理供应链的物流过程,使供应链将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有效集成并保持高效运作,是供应链管理中的关键。加强物流管理可以提高企业的物流系统和工商企业的协调运作,从而提高整个供应链的敏捷性和适用性,因而在企业适应于现代市场环境变化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所以,加强供应链管理将会成为21世纪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第五,组建社会化大型配送中心。

配送实质上是商品的运输。它除了城市之间或者运输枢纽之间长距离的运送外,还有面向本市、本地区的小范围、短距离、小批量的运输。但配送有其自己的特点,它相对于整个物流系统而言,配送是系统的终端,是直接面对服务对象的部分。配送功能完成的质量及其达到的服务水平,直观而具体地体现了物流系统对需求者的满意程度。

配送有各种模式。有企业(集团)内自营配送模式,有单项服务外包型配送模式,有社会化的中介型配送模式,有共同配送模式或称协作型配送模式。从总体上看,社会化的中介型配送模式是目前应充分肯定,并应大力推广的模式,它代表着配送发展的一个方向。所谓组建社会化大型配送中心就是指这种模式。它最大的优点是:以其现代化、自动化的配送,能及时、准确、安全、高效地将商品送达生产者和消费者手中,提高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保证程度,减少生产企业和流通企业对库存的需求,以谋求最大限度地降低社会总库存,并使之趋于最低化、甚至达到零库存,从而减少存储环节的资金积压和物资损耗。实践证明,专业化、社会化配送中心的建立,对于传统仓储业来说,将是一次彻底的革命。

组建社会化大型配送中心是大势所趋。随着连锁企业的迅速发展,对于配送的需求最为迫切,但当前我市的物流配送体系尚未形成,专业化社会化配送严重短缺,使各连锁企业不得不自力更生,开展集团内配送,以解燃眉之急。但这不仅大大提高了进货成本,也巨大浪费社会资源。显然,我市组建社会化大型配送中心刻不容缓。

如何组建社会化大型配送中心,笔者建议如下:(1)要树立正确观念。配送中心绝不能等同于批发站,也不是零售店和生产企业的仓库。它必须靠优质服务占领市场,靠先进技术和先进管理以及规模经济而取得效益,这才是配送中心的真正经营观。(2)要准确定位。摸清本市和周边地区商流、物流的发展状况,合理设置配送中心,制定可持续发展的配送战略目标。(3)高起点建立配送中心。以现代化、自动化手段提供优质配送服务,并不断改进配送中心的设施、管理和技术,开展从业人员的专业培训,不断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

第六、要加快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

西方物流发达国家实践表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信息管理和应用是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信息网络技术是构成现代物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物流服务效率的技术保障。因此,物流企业应当积极采用互联网等技术,通过网络平台和信息技术,将企业经营网点连接起来。这样,既能优化物流企业内部资源配置,也能通过网络与用户、制造商、供应商及相关单位连接,实现资源共享,信息共用,对物流各环节进行实时跟踪、有效控制与全过程管理。

与此同时,要加快物流与电子商务的融合。物流企业要积极运用电子商务,实现物流电子化。为此,必须建立一体化的物流信息系统,做到持续、实时、自动地更新数据,提高物流全过程的可见性。在利用电子商务方面,厦门物流企业完全可以在高起点上运作。完整的电子商务是信息流、资金流、物流三者的统一,而厦门的邮电通讯网络发达,信息平台已基本建立,只要物流信息系统与银行信息系统联网,就有可能实现网上采购和网上结算,促进电子商务的顺畅完成,从而大大提高厦门物流企业的效率和竞争力。

第七、要继续加大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物流基础设施的状况直接决定物流的质量、效率和效益。可见,厦门要大力发展物流业,继续加大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至关重要。厦门经过二十多年的建设,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城市功能齐全,海、陆、空立体交叉网络基本形成,这对发展市内物流极为有利,但对发展与周边地区以及大跨度长距离的物流而言,还是不能适应的。必须进一步拓展对内对外联接通道,北承长江三角洲,南接珠江三角洲,西连京九线,东出台湾海峡,着力拓展厦门物流业发展空间。为此,应当强化区域性中心城市和口岸城市的功能,突出枢纽港地位,最大限度地提高海、陆、空港口集疏运的能力。在海港建设方面,要按照厦门湾总体布局规划,联合漳州招银港区共同研究发展厦门湾组合港的建设;继续完善东渡港区的配套,建设象屿保税区二期工程并推进“港区合一”,加快港中路等港口集疏运通道的建设;继续建设海沧港区,完善集装箱码头;实施厦门湾10万吨级航道二期工程,完善海上高速公路,以便拓展厦门港口的国际、国内中转业务。在陆路建设方面,将完成福建境内“三横三纵”(厦门段)的建设任务,重点推进福厦、龙厦铁路建设,密切与沿海及中西部的经济联系;加快梧村汽车客运枢纽站改造工程;推动岛外第二火车客运站及配套设施建设;发展杏林铁路物流园区;推进(南)昌厦(门)高速公路建设。在空港建设方面,我市将进一步发展航空维修业,建设航空港物流区,开辟对美国货运航线,形成与新加坡、香港等若干国家和地区(城市)联系紧密的国际干线机场,加强国内外航班的衔接,拓展客运中转业务,把厦门国际空港建设成连接国内外客货捷运的航空主枢纽。这样,届时厦门城市将最大限度提升物流的集疏运能力,为厦门大力发展物流业奠定坚实基础。

第八、要在政策层面上给予大力扶持。

政府在物流产业政策上,应转变其管理观念,为发展物流产业服务,着力发挥其组织、协调、规划的职能,把重点放在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制定物流发展总体规划,完善物流市场法律法规,尽快建立公平、开放、有序的物流市场环境,为物流产业发展创造外部条件。同时,要制定扶植性的政策,例如,政府在土地使用、税收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促进综合性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大发展。

此外,要加快培养高层次的物流管理人才。在大学增设扩大现代物流专业的招生,加速培养现代物流专业人才;而且要大力引进在国外系统地接受过物流教育的专家学者和高层次管理人员,从而提高整个物流产业的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执笔:厦门大学经济研究所    徐金水]

参考文献:

1)何明珂等编著,《现代物流与配送中心:推动流通创新的趋势》,中国商业出版社,1997.4

2)宋朝斌,《现代物流论丛[M] .广州旅游出版社,2000

3)刘飞、孙东川,《我国第三方物流市场需求分析及发展策略》,中国流通经济,2002.4

4)马立宏、张文杰,《区域物流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中国流通经济,2002.4

5)罗宋贵、高汝熹,《中国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条件及其策略》,中国流通经济,2002.3

6)肖艳、赵启兰、兰洪杰,《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物流管理》,中国流通经济,2001.5

7)张文杰,《区域经济发展与现代流通》,中国流通经济,2002.1

8)翁心刚、王东平,《关于发展现代物流的若干思考》,中国流通经济,2001.6

9)符向东,《传统物流企业向第三方物流企业转化的途径》,中国物资流通,2001.17

10)陈梅君、张亦弛,《物流国际化研究》,中国流通经济,2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