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文教育作为侨务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在侨务工作中有着深远的意义,肩负着重要的使命,正越来越受到党和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在全国政协十届二次会议期间,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参加了致公党和侨联界别的联组会议时,委员们关于华文教育的发言引起了胡锦涛和贾庆林的极大关注,胡锦涛总书记在会场就表示,办好华文教育,国家要投入,社会力量也要动员起来,比如成立华文教育基金。
厦门作为全国重要的侨乡,近年来开展华文教育成效显著,成为全国重要的华文教育基地。然而,华文教育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厦门市华文教育的进一步拓展。主要表现在以下五方面:一是华文教育的重要性尚未被充分认识。由于华文教育主要对象是海外华人华侨,具有长远的社会效益,而短期的经济效益不明显,有的部门将华文教育等同于对外汉教学,在开展华文教育中强调经济效益,影响了海外华文教育工作拓的展。二是缺乏支持华文教育的具体政策。在国家开展海外华文教育政策下,我市缺乏相配套的具体政策,以支持开展海外华文教育。如,华人华侨子女入学难问题尚未能得到解决,有的学校接收,有的则拒收,而有的则要求高额赞助费。三是涉及华文教育的相关政府部门缺乏统筹协调。华文教育涉及外事、侨务、教育、公安等部门,由于缺乏统筹协调,致使在办理签证等居留证件方面手续繁杂。如,在读学生签证到期需要延长,出入境管理部门求教委出具介绍信且学生有在校证明,而学校往往又怕承担责任,不愿盖章证明等等。四是华文教育资源尚未充分利用。作为我市重要华文教育资源的各院校,在开展华文教育过程中,尚缺乏一套有效的协调与配合机制,各院校的华文教育资源尚未被充分开发利用。五是缺乏从事华文教育的社会力量。以输出华文教师为例,目前从民间渠道输出的华文教师,主要还是通过亲朋好友介绍的渠道,没有专门的从事华文教师输出民间中介机构,输出渠道十分有限。
为此,建议进一步挖掘厦门的华文教育资源,在建设全国华文教育基地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把厦门建设成为国际性的华文教育基地,以华文教育为纽带,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增进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一,把华文教育列入“教育之城”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厦门市加快海湾型城市建设实施纲要》中指出,要“发展音乐、美术、舞蹈、外语以及面向海外华侨华人的华文教育等特色教育”,华文教育仅作为特色教育之一,其重要性尚未得到充分体现。把华文教育列为“教育之城”建设的重要内容,有利于提高对华文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推动华文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第二,加强部门协调,简化签证办证手续。厦门市侨办、外办、侨联、教育、公安、出入境管理等部门加强协调,出台管理办法,建立相互沟通与配合的工作机制,规范、简化签证办证手续,同时也避免出现个别单位因怕承担责任而不作为的现象,方便海外华人华侨子女来厦求学。
第三,尽快解决华人华侨子女入学难问题。尽管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实施办法》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华侨子女入学难问题,但在如何让华侨子女进入合适的学校学习,因择校而产生的一系列问题,仍将会存在。建议借鉴台商子女在厦就学的办法,尽快解决华侨子女就学难问题。此外,由于外籍华人对中国具有浓厚的祖籍国情结,因此在对待外籍华人子女入学问题上,政府也应该采取更加灵活的办法,既符合国家政策,又能照顾他们的情感。省侨办等部门对此应予大力支持。
第四,加大华文教师外派工作力度。海外华文学校对华文教师需求量非常大,目前外派华文教师的数量远不能满足需求。但目前厦门外派教师除的待遇,与北京、上海乃至福州相比仍有差距,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华文教师的输出。建议厦门结合《关于深化学校内部分配制度改革的意见》,提高公派教师的保留工资,并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给予额度不等的补贴。通过增加外派教师的收入,以提高外派从事华文教育的吸引力。
第五,扶持从事华文教育的民间社团。建议将成立厦门市华文教育基金会列入议事日程,争取早日成立,推动厦门华文教育事业的发展。同时,引导、扶持从事华文教师输出的中介机构、民间社团,通过规范管理,在愿意赴海外从事华文教育的教师与海外华文学校之间搭起一个平台,以拓宽华文教育师资力量的输出渠道。
第六,为困难华侨子女回国学习提供帮助。据了解,有不少普通华人华侨,尤其是一些发展中国家的普通华人华侨,虽然很想送子女回国学习华文,却因承担不了学费而放弃,失去了回国接受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机会。建议由政府、学校和民间社团等建立奖学金制度,为回国接受华文教育的困难华侨子女提供经济支持,吸引更多的华侨子女回国接受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进一步扩大厦门华文教育在海外的影响。
第七,引导各华文院校建立协作机制。由于隶属关系不同,各院校之间尚缺乏一套有效的沟通与协调机制,有的是重复建设,有的则因未能实现资源共享,造成了华文教育资源的浪费。建议由政府牵头,协调三大华文院校,建立起科学有效的协作机制,实现华文教育资源的共享,相互促进,共同提高,为厦门华文教育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与全省各华文教育机构的协作机制,实现全省华文教育资源共享。
第八,努力打造华文教育品牌。建议政府加强支持和引导,整合民间华文教育力量,把争取将“国际华文教育论坛”“落户”厦门,或通过举办类似的华文教育活动,打造厦门华文教育品牌,形成类似于“九•八”
投资贸易洽谈会的华文教育盛会,成为海内外华文文化教育事业的助推器、弘扬民族精神的扩音器。
第九,挖掘民间华文教育的资源。一方面继续挖掘外国语学校、集美中学等学校的资源,充分发挥中小学校在华文教育中的作用;另一方面挖掘归华侨侨眷中的教师资源,如,对归侨侨眷中的教育工作者进行调查摸底,按侨居国、教学学科等进行分类,聘请他们在华人华侨子女入学比较多的中小学担任辅导老师,或由学生聘请进行家庭辅导,既可避免由于语言不通而影响教学质量,又可解决华人华侨子女华文水平参差不齐而教学困难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