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hzx.gif (1675 bytes)

zxta.gif (10221 bytes)

您目前的位置:致公首页-->政协提案-->

 

 

构建城乡食品安全网络,保障农村食品安全


     食品安全问题一直是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实施“放心食品工程”,“推进治理餐桌污染,保障市民食品安全”,力度很大,成效显著,在较短的时间内在主市区基本消除主要食品的“餐桌污染”。然而,目前我市食品安全工作还存在区域管理差距大问题,城乡结合部和岛外农村成为薄弱环节。因此,建议加强农村食品安全管理工作,构建城乡食品安全网络,确实保障农村群众的食品安全。

一、提高认识,重视农村食品安全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城乡发展,在主市区基本消除主要食品的“餐桌污染”的基础上,将我市的食品安全工作重心从主市区向城乡结合部和岛外农村转移,构建覆盖全市城乡范围的食品安全网络,加大对城乡结合部和农村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为广大农村群众提供良好的食品安全保障。

二、成立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在“放心食品工程”协调领导小组的基础上成立市食品安全委员会,由临时机构转变为常设机构,直接向市长负责。食品安全委员会负责全市城乡食品安全的决策、指挥、监督、协调和依法组织查处重大事故等宏观管理职能。

三、建立食品安全管理协调机制。成立食品安全委员会后,应建立起各成员单位间行政管理协调联动机制,包括从食品生产、加工、销售等各环节的检测检查信息的交流机制、调查取证、捣毁窝点等,既在各自职责范围内依法行政,又注重协调与配合,实现对食品安全的无缝隙监管。

四、下放食品安全管理权限。落实“以块为主、条块结合”的工作机制,把街道、居委会、集贸市场等力量纳入到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中来。通过管理重心下移,以更全面、迅速、及时地查处各种假冒伪劣产品,改变食品安全行政执法力量分散,力量不足,难以进行日常食品安全巡查的现状。

五、完善食品安全公示制度。建议健全食品安全信息网络,实现资源共享,及时将不合格食品的名单等具体情况,通过超市、集贸市场、批发市场等市场终端公布出来,一方面监督市场经营者不得销售不合格食品,另一方面也提高群众的鉴别能力,将不合格食品拒之于市场之外。

六、引导食品加工小作坊走向规范生产。在正规企业生产的产品难以满足市场需求的情况下,小作坊起到的是不可或缺的补充作用。建议出台政策,加强对小作坊的引导和监管,使之从食品生产加工的“黑窝点”逐步转变成为“正规军”。比如,可以结合春雨行动,鼓励下岗失业人员开办包子店、豆腐坊、油条坊等,既可保证食品安全,又可缓解就业压力。

七、加大农村食品安全的宣传力度。采取适合农村和城乡结合部情况的宣传方式,如区级电视台、农村广播、农贸市场宣传栏等方式,加强对农村和城乡结合部群众的宣传,使广大群众消除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冷漠态度,积极参与到食品安全工作中来,从职能部门的监督到全民的监督,各种假冒伪劣、有毒、有害的食品将无所遁形。

八、完善农村消费维权网络。建议在城乡结合部和边远乡村建立申诉服务网点,进一步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及时处理农村群众的消费纠纷,维护农村群众的合法权益,调动广大农村群众参与食品安全管理的积极性。

九、拓宽群众参与食品安全管理的渠道。建议尽快建立群众参与食品安全管理工作的机制,如设立一个统一的食品安全的举报电话,像“12315”这样一个广大人民群众所熟悉的举报电话,将极大地方便群众参与到食品安全管理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