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门华侨致公标志
     
       
 
           
 
 
瑞丽边贸纪行 
◆ - 王起鹍-  ◆

【更改字体样式: 】  

    
  瑞丽市这个国家级边境口岸,仿佛开屏的孔雀,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迎接着四面八方的来客,展示着西南口岸特有的风彩。
  笔者于七月廿二日抵达瑞丽,正赶上这里举行的“云南省首届边境商品交易会”,来自国内10多个省市及缅甸、泰国、新加坡、越南、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客商云集瑞丽,参加首届边境交易会,使本来就已经热浪滚滚的投资和旅游热又添热潮,乃至被全国和东南亚所瞩目。日益发展的瑞丽与同样发展的缅甸木姐连成一片,倘若没有界牌和国旗为标志,仿佛就是一座城市,双方边民以及两国观光客只要向对方交付几角钱的手续费,便可以在中国瑞丽和缅甸木姐之间自由进出买卖和观光。  为适应经济开发区的需要。一座宽十一米,长四百五十六点八二米的钢筋凝土大桥在瑞丽江面上悄然兴起。每天有数百辆货车出入开发区,从缅甸运进红绿豆、藤木材、辣子、槟榔、茶叶、芝麻、油枯以及矿产品,而从中国出口的商品从日用百货、五交化工、钢筋水泥、啤酒药品以至拖拉机、汽车样样都有。缅甸国家市场上从吃穿用到建筑材料,都由中国、泰国、台湾和新加坡进口,笔者在出口货仓看到了三辆货车装满福州产柴油机,18辆拖拉机装满镀锌铁丝,七辆货车装满广东产啤酒顺利通过海关进入缅甸国界。瑞丽已成为云南省最大的边贸口岸,去年在此进出口的贸易总值占全省的60%左右。
  七年前笔者到瑞丽时,瑞丽城县有一、两间旅社和可数的几家国营商店及商号。每当夜幕降临.街上是死一样的沉静。而如今,虽然已有三十多家宾馆、旅社,仍然是客满为患,来自云南、四川、贵州、上海、广东的厂商在瑞丽兴办了近250家公司、商号,为外商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国货。市友谊旅社、华侨旅馆等几乎为外商长期包租设点,实际上成了无牌照的外商代办处,其中闽南籍的缅甸商人占据一半以上。每日傍晚至次日凌晨,整个瑞丽街头热闹非凡,缅甸风味、四川风味、云南风味、以及冷饮热点占据了街道两旁,并为其增添着一抹特殊的“国际色彩”。最吸引国内顾客的是从缅甸进口的几元钱一斤的螃蟹、龙虾以及甲鱼、海参等海鲜。
  在几家旅馆、特别是中国银行面前,近百名背着满满一筒帕缅币和人民币(及少量美元)的金融贩子席地而坐,等待顾客前来兑换所需货币。由于人民币和缅币在边贸市场同时流通,只要买卖双方认为合算,便可当场成交。众目暌暌之下,成千成万地数着面额巨大的缅币或人民币的人随处可见。
  走进边贸市场更是人山人海,不亚于上海的南京路。成堆的泰国塑料拖鞋、泡面、法国香水、英美香烟、日本电器、印尼香皂、印度“神药”、新加坡服装、巴基斯坦小首饰、缅甸柚木象、以及来自晋江的标有进口名牌的服装、鞋帽等“洋贸”。顾客多是来自云南、四川、贵州等内地的人们,摆摊卖主则多是操着闽南口音叫卖的福建人。据说十年来有近千名福建人在这里谋生,有的发了大财。最近有一个晋江个体户来瑞丽,同有关单位合作投资l000元人民币建商业综合大楼。
  活跃在边贸市场的数百名“巴基斯坦”人,是瑞丽这个西部边陲口岸日益突出的国际色彩中最鲜艳的一色。他们在400多米长的市场中走来走去,或席地而坐,面前挂着小摊架子,整齐地摆着五颜六色的戒指、玉佩,以及真真假假的玉戒面,用异腔异调的汉语招揽顾客。在特别包租的私人住宅里,缅甸、巴基斯坦人和中国人正在进行成千上万元的玉器交易,没有看到政府部门进行干涉。为了以热情好客和宽宏大度接待这些经营者,在市东边的一个角落里,建有一座简易的清真寺和旅社。为信仰伊斯兰教的客商提供宗教活动场所。于是,在瑞丽这片佛塔林立、奘房遍布的上座部佛教领地里,又响起了吟诵《古兰经》的声音。
  笔者来自厦门,当然很关心、也很注意在国外有一定声誉的厦门产品能否在瑞丽市面上占有一席之地。遗憾的是在商店只看到一些厦门食品厂生产的鱼皮花生,在货仓看到厦门糖精出口,此外再看不到别的货物了。许多旅居缅甸的福建人都迫切希望厦门也能在这优越的地理环境中占据一席之地,为福建藉华人提供家乡的产品,更希望厦门的企业投资者到缅甸,同缅甸政府、或华人企业家一起投资办厂,为国家也.为在缅甸的福建人争光。
  瑞丽这个只有一万多人口的边境小城,却容纳了一万多临时居民,等于每天涌进了与当地人口对等的国内外客商,以及旅游观光者。随着“中缅边境一日游”的开通,国家干部职工以及内地居民已可以享受出国的“殊荣”·笔者认为这里是投资者的最佳选择,是开展边贸的最佳位置。 (写1992年12月)图为2004年新建的口岸

仅供参考   请勿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