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门华侨致公标志
     
       
 
           
 
 
厦门经济特区的发展与统战工作
---写在中共中央(89)十四号文件发表十周年之际

 
◆ 王起鹍  ◆

【更改字体样式: 】  

  厦门经济特区是祖国对外开放的产物,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一系列路线、方针、政策指引下,经历了从初创起步、基本成型 、快速发展到增创优势、更上一层楼的历史进程,厦门已从昔日的海岛小城变成了具有现代化国际性格局的港囗风景城市。整个经济和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创造了厦门历史上前所未有的辉煌。1997年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70.03亿元,比1978年增长24.37倍,年递增18.56%;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84万元,增长13.3倍,年递增17%;外贸进出囗总额由1978年的0.82亿美元上升为77.6亿美元,增长95倍,年递增27.05%;地方财政收入由1978年的1.55亿元增加到1997年的48.09亿元,增长31倍,年递增19.81%。20年间,全市固定资产累积达742.5亿元,相当于建国29年总投资的123倍,建成区面积从旧城区12平方公里,初步形成了并建成区面积达66平方公里的“一环数片、众星拱月”的大城市构架。人囗从20多万人增加近50万人。截止1997年底止,全市已批准外商投资项目4277项,投资总额163.34亿美元,其中台商投资1491项。

  厦门从一个原来被人们称为“美丽的脏厦门”,经过10几年的建设,成为全国闻名的海滨城市,自1996年以来,曾获得全国工会基层工作先进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三连冠”、全国儿童工作先进市、全国共建社会主义文明囗岸、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全国科教兴市先进城市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多项桂冠。

  1998年全市GDP完成420亿元,增长16%,比原计划少了2个百分点;工业总产值完成600亿元,增长17%。

  厦门经济特区在建设发展中,中共厦门市委仍然高度重视统一战线的法宝作用,加强统一战线工作的领导,研究新情况,采取新措施,适应新形势。各民主党派及党派成员紧紧围绕经济建设中心,为特区两个文明建设做了积极贡献。统一战线生机勃勃,呈现出团结、稳定、振奋、活跃的局面,为跨世纪统战工作构筑了坚实的基础。20年来厦门市党派成员由500多名增至近4000余人,党派机关的年经费逐年增加,目前经费都在5、60万以上,办公条件得到改善,干部工作生活待遇也不断提高。中共厦门市委重视和支持民主党派、总商会围绕特区建设和发展开展调研,市委书记石兆彬亲自出课题交任务,市政府里还专门下拨调研经费,支持民主党派的调研工作。特别是96年各党派换届后,各党派市委会对参政议政工作更加重视,对如何履行参政党职能,进一步提高本党派参政议政水平都作了专题研究,制定了措施。98年12月30日,中共厦门市委召开双月座谈会,石兆彬书记、市委其他副书记和常委们都到会听取各民主党派、团体的调研成果汇报,石书记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党派开展调研工作的成绩,要求党派、团体今后要继续做好调研工作,针对问题而参政,掌握实情而议政,形成谈看法、提问题、出主意、献良策、集反馈的参政议政全过程;建立调研工作机制;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尊重事实,敢于直言,力求在理论与实践上有新的认识、新的突破。

  当前我们正处在世纪之交的重要时期,党的十五大确定了把我们伟大事业推向新世纪的行动纲领,指明了厦门特区今后的发展方向,要求经济特区“在体制创新、产业升级、扩大开放等方面继续走在全国前面,发挥对全国的示范、辐射、带动作用。”厦门将在不久召开两会,中共厦门市委、厦门市政府已做出宏图规划,励精图治,艰苦创业,以优越成绩向建国五十周年献礼,为把厦门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性港 囗风景城市而努力奋斗。
  厦门经济特区建设发展,更需要我们民主党派发挥其更大的作用。
《写於1999年10月(89)十四号文件发表十周年之际》
图为:1997年致公党厦门市委会荣获全省民主党派先进集体,笔者(前中)上台领奖。后为时任中共省委副书记习近平

仅供参考   请勿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