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门华侨致公标志
     
       
 
           
 
 
乡情、侨情、爱国情
―-记吴庆星与仰恩大学
◆ 王起鹍  ◆

【更改字体样式: 】  

  应仰恩基金会理事长吴庆星先生和仰恩基金会副理事长翁慧华大姐的邀请,我随厦门市缅甸归侨联谊会的同仁赴仰恩大学参观学习。我们一行37人在仰恩大学受到了吴庆星先生和翁慧华大姐的特殊而热情接待,70多岁高龄的翁慧华大姐还亲自担当了2个多小时的“导游”,陪同我们参观了校园, 大家能享受到如此高层次的“待遇”,使我们这些普通侨友感到莫大的荣幸。在参观学校的过程中,我们认真听取了吴先生和翁大姐的介绍,了解到吴庆星先生创办仰恩大学的艰苦旅程和他的乡情、侨情和爱国情意。

  
浓郁桑梓情
  如今,生活在海外的华侨华人之所以能有今天的成就和事业,与当年老一辈侨胞靠自己在异国他乡建华文学校,办华文教育,培养出一代有知识有文化的子女很有关系。“要改变家乡的贫穷、落后面貌,就得办教育”,这是吴先生的父母、缅甸老华侨吴善仰和杜恩生前的夙愿。吴先生是个犟人,也非常孝顺父母,他遵照父母的遗愿,意志坚定、行为果断的决定在家乡办大学,决定去做别人不愿做也不敢做的事情,于是於一九八六年回到家乡泉州马甲村,开始勘探校址,策划方案,与其家属一起成立了仰恩基金会,并亲自披荆斩棘,投入到建校的各项准备工作。为了纪念父母的恩德,也为了报答父老乡亲的养育之恩,吴先生从父亲和母亲名字中各取一字命名的“仰恩大学”于1987年3月破土动工了。
  经过十四年的努力,仰恩大学办出了自己的特色,办出了自己的水平,突出英语和计算机的教学,取得了明显的教学效果。校舍不断扩大,学生不断增加,宽阔的水泥路四通八达,运动场所处处可见,学校四周龙眼、荔枝、桔子、芒果树林连片。学校的发展带动了马甲山区,改变了乡村的落后面貌,今日的马甲已经看不到昔日山区宁静偏僻的痕迹了,马甲及周边农户每年还创造出4-5亿元产值。
  翁大姐自豪地告诉我们,马甲村民和仰恩大学师生保持着鱼和水的关系,吴先生热爱自己的家乡,更热爱自己的父老乡亲,十几年来已经投入了数千万美元开发家乡的农业高科技;学校的许多员工来自村民,村民所需要的生产技术和工具,学校会无偿或优惠提供,仰恩大学走出一条兴学、兴业、自给养学并且造福社会的新路子,更主要是改变了这一带农民的传统观念,使他们相信,学习、运用科技能带来希望和富裕。同时马甲村也正在形成仰恩大学学生的社会实践大课堂,学生们能自己管理自己,每个学生也都有参与管理机会,村镇的环保、书店、卫生、治安由学生配合有关部门组织检查,使学校与社会融成一体,学校得到社会和家长的更大支持。

  
悠悠赤子情
  我们之间的许多归侨与吴先生一样出身在第二故乡缅甸,相识的或不曾相识的侨友,只要集聚在一起,都会回忆起曾经学习生活在异国他乡的许多故事,其中缅甸南洋中学是我们成长的摇篮,在她的光辉震撼下,使今天许多校友追随着《南洋中学校歌》和南中的精神,“在时代的洪炉中锻练得更坚强”,成为新一代“有劳动精神、有创造力量,在新教育建设中放射着光芒”的精英,吴庆星先生就是其中一个,他是缅甸“胞波”的骄傲,也是南洋中学的光荣。
  仰恩大学提出了“学会做人,守信笃行,学会做事,创业有成。”的校训,代表了吴庆星先生的办学思想和宗旨。在21世纪知识经济的浪潮中,仰恩大学“良师兴校,良师兴国”和“能力教育,素质教育”的方针,与国家《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和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互相呼应。
  吴先生对我们说:仰恩大学必须始终不渝地把教导学生学会做人放在首位。要使学生成才,首先要教他们学会做人。学会做人,尊师守纪,刻苦勤奋,是仰恩大学对每个学生的基本要求。在管理制度方面,实行学生自治,老师辅导,尽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同时,他绝不允许学校周围的村镇里经营游戏机室、卡拉OK厅和任何会影响学生学习的场所。他明确指定校外商店不准向学生出售烟酒和不健康书籍,不准出租房屋给学生住;规定学生在校期间不准谈恋爱、不准吸烟、不准饮酒、不准打架斗殴,严禁学生拉邦结派,组织同乡会,校内校外双管齐下,严格管理。翁大姐自信地告诉我们:仰恩大学会力争把自己办成没有空气污染的地方,没有思想蛀虫能侵入的地方。
  曾经在资本主义国家学习过的校友们,或许体验过南洋中学纯朴之校风,今天更能体会到吴先生倾心办学的思想和精神,相信仰恩大学一定能在社会主义国度里坚持从严治校、从严管理的优良传统;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宗旨和遵循“学会做人”的校训。我们从仰恩大学构建独树一帜的“仰恩模式”,看到了仰恩大学的曙光,坚信年轻的仰恩大学一定会“开辟新园地”、“震撼南洋”、“在新时代的洪炉中,锻练的更坚强”。

  
殷殷爱国情
  在五六十年代,海外华侨的爱国情意更为浓厚,期盼自己的祖国繁荣富强之心更为强烈。唱国歌、升五星红旗就是华侨学生钟情祖国的最好的表达方式,许多人就是这样认识自己祖国,在这面红旗下成长。
  翁大姐介绍说:仰恩大学在吴庆星理事长的倡导下,每年国庆节全校师生都坚持放假不离校,学校积极组织学生,并主动参加各种丰富多彩的庆典活动。同时,学校作为当地的文化教育中心,还带动周边老百姓同欢共庆,家家挂国旗、户户结灯彩、处处庆国庆。学校还组织大型文艺节目,下乡巡回演出,让更多的同胞感受到爱国主义熏陶。这种与民同乐的创举,已成为仰恩大学光荣而自豪的优良传统,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普遍赞扬。
  吴先生更是直言不讳地说,现在的年青学生热衷庆祝外国人的圣诞节,淡薄了自己的传统节日。如果学校国庆节放假、五一、五四放假、春节也放假,如果学校再不组织学生参与活动,怎么能提高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
  所以,仰恩大学做出了符合爱国主义教育,但又有违背“新潮流”的一些规定。重大节日学校放假不离校,统一安排大型文艺节目、游园活动和舞会,一切活动均由各学生团体负责组织筹办,把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贯穿在整个庆典之中。学校为了让学生不断了解祖国的传统文化和传统精神,了解中华民族的心理、气质、习俗、崇尚,并接受其陶冶,进而化作民族的自信力和自豪感,规定学校每年正月十五前开学,组织师生员工欢度元宵,补过中国新年。大家边吃元宵,边看演出;放焰火,赏灯景,共同品味着中华民族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
  仰恩大学还有自己的国旗班,每年举行新老交接仪式。国旗班设班委、组长,学校还为退役旗手颁发荣誉证书。仰恩基金会副理事长翁慧华和校领导都亲自出席仪式。在仰恩大学,除假期和大雨天外,天天分区举行升国旗唱国歌仪式,重大节日全校集中进行。
  翁大姐说:爱国主义是每个公民必备的基本品质,成立国旗班,为得是让一代一代的学生能继续弘扬我校的爱国主义精神。唱国歌,让每一位学生时刻记住自己是中华民族的一员。
  2001年8月,中国侨联隆重授予仰恩大学“中国侨联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光荣称号,这就是对仰恩大学爱国主义教育的肯定和褒扬。仰恩大学从严治校,从严管理,从严施教,将现代化知识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结合起来的办学原则一定会结出丰收成果,仰恩大学要真正办成高水平的具有国际化特色的一流大学的目标一定能实现。(写於2002年8月)
 

仅供参考   请勿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