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的海外侨务工作因陈水扁的上台而终结。
十年前,国民党当局曾经声称,台湾在全球的8700多个侨团中,已经取得了“稳固领导权”。每年的“双十”节接待侨胞3万多人到岛内活动,并在世界各个重要侨区成立了“华侨文教服务中心”,接纳华侨学生到台湾升学,10多年来总数已达3万余人。每年为各国华人华侨教师提供来台参加各类培训班更为频繁。而且台湾还不定期地举办过类似“全球侨务会议”,以此来发展研究海外的侨务工作。
据有关资料报道,台湾国民党的海外侨务,是从1952年开始。在此之前,国民党甫逃入台,惊魂未定,处于瘫痪状态。1952年3月蒋介石任命郑彦芬(曾任国民党中央秘书长)出任“侨委会”委员长,郑上任后抓了两件事,一是召开第一次“全球性侨务会议”,二是於1957年成立“全国侨联总会”,这也为尔后的台湾海外侨务工作打下了基础(郑后继任侨委职务的有周书楷)。这或许是台湾开展海外侨务工作的第一阶段。
1972年至1984年毛松年(解放前曾任广东省财政厅长)执掌侨委会12年。此时的台湾经济已经走向加速工业化和完成“十大建设”的转变时期。而在政治、外交方面因台湾被逐出联合国、中美建交,在海外侨胞中引起巨大的震动。台湾的侨务工作从侧重于经济(以吸引华侨投资为主),转向“传输中华文化”、“争取侨心的认同”的策略,扩大侨团组织范围及功能,并运用其财力,在海外与大陆争斗侨团领导权。这是第二阶段。
1984年曾广顺从原任国民党中央“海外工作部”改任侨委会委员长后,台湾人将其称为侨务“革新”的新阶段。曾广顺强调侨务工作要以“服务、奉献”为主,从过去经济上“取之以侨”“有取有予”改变为“反馈于侨”,从而推展了海外工作。在侨政方面主要放在“培植后进”,重点放在与大陆争夺华侨、华人青年上面。台湾侨务工作为因应海外情势的发展变化,台湾当局采取了加强联系,扩大“服务”;广罗“精英”,增进“政府”与侨胞间的沟通与合作;策动“三民主义统一中国”的所谓“爱国”活动;主动提供服务,并在海外举办华侨青年夏令营,以适应侨胞需要。
九十年代初期,国民党进一步调整了侨务策略,除了台湾侨务委员会新聘了海外32位委员之外,在国民党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中,美、日 英、菲律宾、香港、丹麦、巴拉圭等海外代表就有9人,候补国民党中央委员有5人。以显耀国民党政府对侨务工作的无比重视。
随着李登辉的上台,台湾侨委会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以往侨委会委员均以大陆藉人士为主,而此时的侨委会委员开始出现了“本土化”趋向,拉拢为数众多的台乡系社团。二是认同台湾当局“统独”政策的前提下,允许非国民党党员出任委员职务,以扩大侨务委员的代表性和笼络人心。三是对与大陆来往者不在介意,不在以有否与大陆来往划清界线,且多采取了“灵活”应变的做法。三是不排斥台独,这也反映了台湾当局对台独的默许与纵容。
章孝严和祝基滢(96年6月至98年2月)主持台湾“侨委会”时期,在国民党内部斗争日趋激烈、台独势力增长的情况下,台湾在海外侨务工作中,注重加强与台湾籍华侨、华人社团的联系(因其成员大多为知识分子,组织能力较强,能量较大,海外台藉出身的侨务要员在“侨委会”中比例增多。尤为成功的策动诺贝尔奖得主李远哲到台任中研院院长。李远哲赴台影响了一大批美国华人主流社会的成功人士对台湾的态度,增加了台湾对北美华人社会的影响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美国社会对台湾的看法),改变了“不与以推翻‘中华民国’为宗旨的海外华人和社团接触”的政策,竭力笼络侨心;面对两岸形势的不断发展,台湾当局不得不在侨务工作中改变以往反共方式,主要是阻止华人社团与我接触,以各种方式拉拢华侨华人,并给予多种实惠,但反共立场并没有改变;利用“务实侨务”为其“务实外交”服务,是台湾海外侨务工作的主要目的,以寻求支持台湾当局进入联合国的力量,主要是通过一些有影响的华人和社团,以金钱开道,大力开展“院外活动”,做美国政界人士的工作。由于国际上绝大部分国家与台湾没有外交关系,台湾“务实外交”的主要操作者正是以海外台胞为主,兼及部分海外亲台华侨社团的海外侨胞。几年来,台湾当局的金钱外交,很大部分是通过台商投资来进行;另一方面,台湾当局竭力对外宣传,加强设立海外宣传机构是费尽了心思。除了开办电台、电视台、增加报刊外(几乎所有华侨华人社团都能免费订阅台湾出版的报刊),还在欧美等国设立“华侨文教服务中心”,以加强与华侨华人社团的联系;“侨委会”非常注重华人经济活动,极力加强华侨华人与台湾的经济联系,台湾当局鼓励他们在经济上“就地生根”,提出依靠华侨华人力量在当地建立商品展览公司或台湾产品集散中心,从而配合台湾的经济活动。
1998年2月,原“海基会”副董事长兼秘书长焦仁和主政台湾“侨委会”,其基本的侨务政策走向没有根本的变化。至此,据称全世界9000余华人社团中约有2500余侨团仍然与“侨委会”保持联系。侨委会的主要功能是“加强联系、了解需求、提供服务”。焦仁和提出的政策是“汇集各界资源,加强服务联系、增进侨胞福祉”三大重点工作方针。提出了“以民主来吸引侨心、以包容赢取支持、以沟通凝聚共识、以服务巩固侨社,在侨务工作上摆脱侨胞因族群、地域、出身的不同所造成认同及意识形态的困扰”。焦仁和说:侨务工作是最廉价的外交,国际及促进国际间经贸合作的工作,服务海外侨民工作是争千秋而非争一时的工作。并强调“海外中国人对我们来说,是一项非常大的资源”。总之、焦仁和保持和加强了前任“委员长”的政策。
今年的5月7日全美中华会馆联谊会、中华公报暨全美洲华侨总会在芝加哥发表声明,抗议陈水扁新政府内定侨委会委员长张富美侮辱传统侨社侨民、分化侨社。声明指出张富美的言论是走台独政策。张富美将未来“侨委会”的服务对象分为三个优生顺位:第一是拿中华民国护照、从台湾出去的‘新台湾人’;第二是曾在台湾念过书的侨生;第三才是传统的华侨、老侨等具有华人血统者。张富美的讲话引起了海外侨团的强烈反映。同时也促使国民党海外侨团为自己从新定位。
陈水扁的上台确实冲击了海外侨团,虽然在一些国家,特别欧美有新侨和旧侨之分,有“台侨”和“华侨”之说,但侨团和侨胞们对台湾政局的变化,态度还是非常清晰,大部分侨团比较慎重,不表明态度,但还是有个别侨团领袖就发表强烈的言论,左派侨团由于不想在国民党惨败之际有所举动,让人有“落井下石”的感觉,因此静观其变。而亲国民党的右派团体,则表现出情绪激动,对民进党的“台独纲领”誓言反对,而对李登辉则大加挞伐,指控李登辉是中国国民党的叛徒和“中华民国”的罪人。
陈水扁上台后在海外侨团的抗议声中,当局政府为了巩固自己弱势政权,也为了争取侨心,还是保留了侨委会。然而根据有关方面的分析;1、在可见到的将来,陈水扁是不会撤消侨委会的,设立於海外的十多个经济文化处和华侨文教中心也会保留,但这些组织的服务对象将逐步改变,而将会以台湾来的侨胞为主,漠视传统的侨团。2、国内的侨务部门(侨办、侨联、致公党),以及各涉侨的统战、经济文化部门应当加强海外的侨务工作,特别是福建、广东、江苏、浙江等侨务部门要花一定的时间精力研究对策,利用宗亲会、同乡会对有关传统侨团进行工作,主动与他们联系勾通,把这些侨团及他们影响下的侨胞争取过来。
当然,这次台湾政权的“变天”,是真正地冲击和改变了海外国民党侨团、以及民间团体的态度,首先反对台独、促进祖国统一的声音越来越大,许多侨胞坚决反对台独,对中国大陆则希望能有更强硬的措施以早日实现祖国统一;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原来势不两立的左、右两派侨团、社团开始相互勾通、交流,互信互谅,朝着有利于我们的方向发展。
民进党在台湾取得政权,不但改变台湾政治生态,同时为海外侨社增添了新貌,使原本摇动的侨心,有了新的选择,不再两岸之间举棋不定。
应当指出,海外(欧美)传统的侨团,一部分是解放初期由中国大陆或台湾移居的侨民,另一部分是50年来台湾的出国留学人员,更多的还是60-70年代从东南亚各国(主要是缅甸、越南、柬埔寨、老挝)移居的,且和中国大陆有密切的联系。他们在海外多少都受到了国民党政府的经济资助,也是国民党政府在当地开展“国际空间”活动的一支援助力量。由于祖国海峡两岸分裂,也因此造成了海外侨团之间不和了五十多年。虽然现在两岸还未统一,但除了一些台独分子之外,基本上认同一个共识,就是坚决反对台湾独立和希望中国早日实现和平统一。这种趋势将会推动侨团的勾通,改变过去双方老死不相往来的局面,而形成有共同基础的团结的新局面,也会为中国的统一大业而共同努力。也将因有新的理念而消除旧有的歧见,将进一步密切团结为华人的权力和侨团的安定繁荣和自身利益共同奋斗。
我们相信,海外华人华侨社会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出现有利于共同为祖国统一而努力的大团结的重大变化。
(写於2000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