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侨务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部分,是成就、拓展侨务事业的理论基础和力量源泉。邓小平侨务思想的核心内容就是著名的“独特机遇论”。邓小平说:“对于中国来说,大发展的机遇并不多。中国与世界各国不同,有着自己独特的机遇。比如,我们有几千万爱国同胞在海外,他们对祖国作出了很多贡献。”
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在他确立中国对外开放的伟大战略之初,就从改革开放总体布局的高度,看到中国不同于其他国家的独特的发展机遇——有几千万同胞在海外。运用这些“海外关系”,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必然加快中国对外开放、走向世界的步伐。围绕这一核心思想,邓小平在不同场合先后发表了一系列有关侨务工作的重要论述,并逐渐丰富和完善,形成了邓小平侨务思想。
邓小平侨务思想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周恩来关于侨务工作的论述,并以鲜明的时代性,创新了侨务工作理论。
因此,邓小平侨务思想确立了侨务工作的地位、作用和基本任务。
邓小平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正视历史,总结教训,领导和组织了侨务工作上的拨乱反正,提出了“海外关系是好东西”的论断,对“海外关系复杂论”进行了彻底的批判。1977年10月2日,在邓小平恢复工作刚半年的时候,果断地提出:“说什么海外关系复杂不能信任,这种说法是反动的,我们现在不是关系(海外关系)太多,而是太少,这是个好东西,可以打开各方面的关系”。不久,在他的倡议下包括厦门市在内的中国各地都于七十年代后期相继恢复了侨务工作机构,中断十年之久的华侨事务有人管了,落实侨务政策的春风吹遍全国。
1950年成立的厦门市侨联于1978年春开始恢复活动,1979年侨联从厦门第一家来料加工企业开始,在颜西岳、陈应龙、庄云潮、陈德润、张述等老一辈侨领和许许多多的侨胞的努力下,利用“以侨引侨、以侨引外、以侨引台”拓展海外联络工作,为引进资金、人才、技术做出了贡献,使许多侨资企业落户厦门;1976年厦门恢复统战部,1978年厦门市政府恢复设立侨办,涉侨部门竭尽全力投入拨乱反正、正本清源的工作,平反了归侨侨眷在“文革”中的冤假错案和各种历史老案,清退了“文革”中被挤占的华侨私房和农村侨房,处理了城市侨房产权的清退和大部份使用权的归还工作,二十多年来,各地涉侨部门迅速的根据党的侨务政策落实各项工作,重新赢得了侨心,赢得了信任,也赢来了中国独特的发展机遇。
近几年来,人大侨委、政协“四胞”委、侨办、侨联、致公党等涉侨机构在密切与海外华侨的联系,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推动华侨参与国内经济建设,促进祖国统一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驻外使领馆在依法保护华侨正当权益方面也做了大量有效工作。
邓小平充分肯定海外同胞是促进中国和平统一的海外友好力量,极大地调动了他们在推进两岸和平统一事业上的积极性。特别是近几年,广大海外同胞反“台独”、反分裂、促统一的积极性日渐高涨,越来越多的海外华侨社团,以及雨后春笋般相继成立的世界各地“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组织,在和平统一的旗帜下联合起来,组织开展了多种多样颇有声势的活动,形成了一股不可忽视的反独促统的友好力量。
二十多年来,各级涉侨组织遵循邓小平的侨务思想积极开展侨务工作,并已形成了一些重要的工作原则,即在开展海外同胞的工作中,注意有利于海外同胞在当地的生存和发展;有利于中国同华侨华人所在国发展友好关系;有利于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同时有利于华侨华人所在国的民族团结和社会发展。
新时期侨务工作的实践证明,邓小平侨务思想是英明的和富有远见的,充分体现了其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理论精髓。
2004年3月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全国政协十届二次会议的致公党、侨联联组会上作重要指示:“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几千万海外侨胞和国内3000多万归侨、侨眷,是推进中国现代化建设、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力量。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侨务工作,关心和牵挂广大海外侨胞,重视发挥广大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的重要作用。”
今天,海外华侨爱国、华人爱乡的民族情结、民族凝聚力的优势仍然不可忽视;华侨华人在中外交流合作中的桥梁纽带作用的优势发挥着最积极、最热情的力量;华侨华人积累和创建的较雄厚的资本、庞大的经营网络和丰厚的科技知识是促进中国发展的重要资源优势。华侨华人在国外是一个庞大的族群,并分布在世界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是各个国家都不可小视的一支力量。
在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之际,我们要结合胡锦涛主席的讲话精神,重温邓小平侨务思想,不断总结经验,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要继续贯彻邓小平的侨务思想,增强为华侨服务的观念,深入了解归侨、侨眷和海外华侨的所思、所需、所急,努力为他们办实事、办好事,全面贯彻党的侨务政策,遵守和执行国家侨务方面的法律法规,依法保护侨胞的各项权益;要进一步做好侨务工作,充分发挥侨胞的独特作用,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早日实现,更富创造性地开展海外侨务工作。(本文写於2004年09月01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