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乃革命之母
孙中山高度赞誉“华侨乃革命之母”,不仅仅因为华侨捐助了大量革命经费,更重要的是,海外华侨始终是他最坚定的支持者。华侨不但支持孙中山建立革命组织,制造革命舆论,宣传革命思想;华侨还积极参加武装,涌现出一大批追随孙中山、支持辛亥革命的先驱人物。
历史上闽南人长期主导东亚、东南亚海上贸易,因此厦门便是闽南籍华侨进出境主要口岸,原籍厦门的华侨除了涌现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的陈嘉庚等一批杰出的华侨领袖之外,还有许许多多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做出过重大的贡献侨胞。
1906年,由于厦门是同盟会开展革命活动的重要基地,因此许多闽藉侨胞不但参与在厦门的活动,并分赴南洋各国宣传支持孙中山的革命活动,如祖籍漳浦县的丘廑兢(曾任福建省第二、三届政协委员,集美区侨联主席等职)1907年加入中国同盟会后就在厦门一带进行秘密活动,1909年赴缅甸,任《缅甸公报》经理,经常撰文抨击清朝政府,可以说闽藉旅缅华侨是最早具有新思想者。
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春),康有为赴缅甸为保皇党效劳,部分侨商误认康为热心爱国,颇为所愚。因此,1905年湘人秦力山赴缅甸撰写《敬告缅甸之同胞》等文,宣传鼓吹革命使闽藉华侨徐赞周、陈甘泉、杜国重、庄银安、陈仲赫、陈守礼、张文源、陈国章、沈继昌、林水都、王永和、杜成诰、林金源等缅属各埠华侨受其感化颇深。
辛亥革命期间,缅甸华侨非常活跃,这一历史时期称之为革命的“黄金时代”。
辛亥革命的缅华先驱
1905年,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这时缅华社会反清复明活动也明显突出,其中积极倡导、身体力行、并能留下文字记载者当推徐赞周先生。
1908年孙中山派王群自日本携带同盟会章程到仰光鼓吹组织同盟会,徐赞周与陈仲赫、陈钟灵3人率先加入同盟会。徐赞周回顾这段经历时写道:“其时旅缅侨胞尚在黑幕之中,一闻革命二字,莫不指为狂悖,甚至亲友亦断绝交好。”为了革命,他因此也被迫退出瑞隆公司的股份。
徐赞周(厦门灌口徐厝人)30来岁就投身革命,与同乡庄银安、陈甘泉等人所倡导的民族主义运动可谓是南洋华侨中最初的自发运动。
徐赞周还率领缅甸中国同盟会分会直接介入在中国领土上的谋划行动,在滇缅边界干崖土司辖区为基地,与中国内地开展工作。武昌起义胜利之后,10月25日,云南革命党人占领腾越,即由领导起义的刀安仁、张文光电告缅甸中国同盟会分会,求助粮糈。时任会长的徐赞周于接电当晚召开紧急会议,商讨援助云南起义事宜,并筹饷援助,于11月12日汇出1.8万元,以应军需。
当时的筹款已不限于党内(会员)、而是全面推开;不是秘密,而是公开进行了(辛亥革命之前,所有筹饷都属秘密进行,范围仅限于党内),凡属华侨、华人在缅甸的商店、工厂、学校和团体,都发动捐款,分区分片,组织募捐小队,沿街逐户上门劝捐,连保皇党人的商号和住户,也改变了态度。
据统计,辛亥革命时期,缅甸华侨捐款共约20万元港币。
徐赞周在缅华社会是一个华侨的典型,是积极参加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和宏扬中华文明的华侨爱国主义者,是辛亥革命的缅华先驱。
缅甸同盟会的成立
1908年3月1日,缅甸中国同盟会宣告成立,徐赞周主持在仰光大贺胥公园召开的首次会议,并担任主盟人。庄银安、张永福等许多同乡华侨放弃保皇主张加入同盟会,并经数月之宣传,参加者达37人。成立后的同盟会会所就设在益商学校内,初以演说会为名,后改觉民书报社,以避忌者之耳目。
同盟会为了宣传孙中山先生的革命主张和灌输民族意识,利用设置的“觉民书报社”,大造革命舆论。觉民书报社,每逢星期天晚上举行演讲会,每次来听讲的华侨多则二三百人,少则—二百人。绝大多数是小店员、小商贩、劳工界和知识界。不少人听完演讲后便主动留下来请求入会。
1908年11月20日根据缅华实情,同盟会重新修订章程,并选出庄银安为会长、卢善福为副会长。至1911年,缅甸同盟会拥有会员2343人,在当时南洋各国同盟会组织中会员为最多,其中厦门籍华侨有472人,占总人数的五分之一。
庄银安(厦门海沧祥露人)极受孙中山倚重,常有书信来往,孙中山曾写有一封亲笔书信:
“吉甫我兄大鉴:付来长札,已得收读。现适精卫不在星,汉民又已转香港。弟未悉贵处情形,殊难越俎代为解决此复杂问题也。惟望足下大度涵容、和衷共济而已。刻已预备远行,百务交集,心烦意乱,言不悉意,讫为谅之。此复即候近好不一 。弟 孙文 谨 启 ”。孙先生信中所言,反映了当时革命形势复杂之状况和对庄银安的信任之情。
庄银安曾任仰光支部长,辛亥革命失败后,他退出同盟会,以后亦不再加入中华革命党。
组织缅甸“筹饷局”
1911年,徐赞周与陈朝初等发起成立了缅甸华侨兴商公司,后改为缅甸华侨兴商总会,作为同盟会缅甸分会的后盾,团结广大华商,支持祖国革命。
1911年10月11日,同盟会缅甸分会聚会组织筹饷局、并组参谋部,徐赞周任局长和部长,徐赞周正是运用缅甸华侨兴商总会的力量,并以缅甸中国同盟会的名义发出《告全缅侨胞书》,发动侨商,踊跃输将,为孙中山的革命“倾尽会款,汇闽助饷”,同时还组织“济急团”,推销“军债券”,侨胞们表现出无比爱国的热忱。一个月内募得捐款40万缅盾。
1912年3月1日,孙中山特授予徐赞周建国“旌义状”,同年春天,被选为中国同盟会缅甸分会会长。但他认为革命目的已经达到,功成身退。
然而,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临时政府急需一笔巨款以支持浩大的军费开支,并筹划北伐。此时缅甸慈善家曾广庇先生现身侨界。
曾广庇,又名妈庇,系厦门曾营村人,被称为缅甸侨社闻名的大商人、大富翁和大慈善家,曾被公举为仰光福建庆福宫(1861年建,早年是华侨聚会与排难解纷场所)的信托人,并被任为大耆长职务。
1912年6月26日,缅甸华侨为了继续支持孙中山新政府活动,赞助祖国建设,在仰光中华总商会(今华商商会)召开全侨大会,公议组织缅甸华侨国民捐总局,发起劝募“国民捐”、“爱国捐”运动,推荐曾广庇为局长,向全缅华侨劝募,仅十个月总收到捐款缅甸币287500多盾,曾广庇此次带头捐献巨资,获得孙中山以孙文名义的题匾一方及奖章一枚(已被他子孙丢失),表彰其的热心捐输。
按缅甸华侨在辛亥革命以前之义捐,用于同盟会活动费及办报费约10万盾。助饷20万盾。辛亥革命以后赞助北伐军饷之爱国捐及赞助建设之国民捐各约30万盾,总计缅币90万盾。
1920年曾广庇出任缅甸华侨中学总理,并捐献50万盾的地皮供兴建校舍,该校主楼为“广庇楼”。曾广庇於1920年9月30日在仰光逝世。
筹办侨报鼓吹革命
1903年在“忠君保皇”的思想影响下,由缅甸建德堂外总理谢启恩创办了第一份缅甸华文报纸《仰江日报》,该报极力鼓吹“保皇”主义。1905
年庄银安接办《仰江日报》并任经理,易名为《仰光新报》,并在在华侨李庆标(诏安县人)资助下,以3000盾购买了《仰光新报》的设备。
由于在缅甸华侨中,康、梁保皇势力原有一定影响,随着庄银安等侨界知名人士加入同盟会,形势随之改变。最终庄银安与康梁决裂,放弃《仰江新报》,于1908年8月1日由徐赞周作等人提出,筹资创办以宣传孙中山革命思想的《光华日报》,该报的出版得到了厦门藉张永福、陈金在、曾广庇等人的支持,集资缅币8000盾购置设备,并推举庄银安任经理,陈仲赫任副经理,徐赞周兼任助理编辑。主笔杨秋帆(云南人)和居正(广东人)均是孙中山推荐的。
《光华日报》出版月余,每日出报两张,约销千多份,声势大振,缅甸同盟会乘此东风派人赴缅属各埠开展会务及筹募《光华日报》股份,先后成立分会25处,均取名某某(埠名)书报社。
《光华日报》出版后,庄银安等人利用报业阵地与清政府及保皇势力几经较量,因宣传反清言论,被清政府逼迫解散。然而为了继续宣传革命,《光华日报》只得先后改名《光华报》、《进化报》、《缅甸公报》,坚持出版,但只维持了8个月便被封闭。《光华报》停刊后,同盟会立即召开全体大会,筹捐复刊。在徐赞周等人的带动下,一夜之间就集资1.3万盾缅币,遂于1909年9月1日复刊。
复刊后的《光华报》不断与保皇会的《商务报》展开论战。《光华报》宣传的革命真理深入人心,促使《商务报》的主笔之一张石明毅然脱离该报,投奔同盟会;受欺骗参加保皇会的许多侨胞,也纷纷声明脱离保皇会,参加同盟会。但清政府和保皇会不甘心失败,1910年派领事肖永熙来缅,以《光华报》为无政府主义的罪名,勾结缅甸英国殖民主义者当局,迫使《光华报》第二次停刊,并把主笔居正,经理陈汉平驱逐出境。
不久,缅甸同盟会会员改版创刊《进化报》为同盟会机关报。
创办华校唤醒民族意识
1911年辛亥革命之前,东南亚的华文学校教育几乎是空白,缅甸的华文教育多数为庙宇、宗族社团、公会等团体中已办有的“私塾”或“学堂”,但只讲孔孟之道,却不懂中国的灿烂文化,不知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
徐赞周等人非常重视华侨文化教育事业,为了唤醒和激励海外华侨的民族意识,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由徐赞周、张永福、庄银安等厦门藉乡亲在仰光合办第一所正规学校“中华义校”,当时学校只有60多个学生。
1905年,徐赞周邀请革命党人秦力山为中华义学修改章程、撰写《序文》,明确提出办学宗旨为民族主义教育,宣传反帝、反清的爱国思想。同年,徐赞周创办第二所小学“益商学校”,该校表面上标榜开通民智为名,实际上是革命党人秘密议事之机构;1907年,又有林振宗(厦门灌口镇人)创办了“挽华中西学校”,培养了不少英文人才;1907年秋,创办“福建女子学校”林振宗任董事长、张永福任校长,1931年改为“福建女子师范学校”。
辛亥革命成功后,张永福以过去之革命劳绩,被孙中山任命为中国同盟会缅甸分会第一届副部长。
张永福(厦门灌口人)一贯热心侨教,提倡男女平权,与陈守金、苏学书等创办缅甸创办的“福建女子学校”,开缅甸华侨女子教育的先河;以多财善贾、热心社会教育慈善事业而德隆望重,蝉联多届缅甸华商商会主席、缅甸华侨教育总会会长,以及缅甸政府慈善事业理事会华侨代表。
1919年春,黄炎培、韩希琦考察南洋各属华侨教育,并负责组设职业教育分社等任务,他们行抵缅甸时,缅甸华侨学务总会召集全缅侨校教师,举行华侨教育研究会议,敦请二君出席指导,缅甸华侨并将学务总会改名为缅甸华侨教育总会,倡办缅甸华侨中学。1926年杨子贞逝世后由张永福当会长,华侨中学首届校董会副总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