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门华侨致公标志
     

 
           
 
 

 

赤子心 致公魂

――怀念侨界领袖、中国致公党的杰出领导人罗豪才

 

◆ -王起鹍-  ◆

【更改字体样式: 】  


  著名归侨、法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侨界领袖、中国致公党的杰出领导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九届、十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致公党第十一届、十二届中央委员会主席,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罗豪才同志,因病于2018年2月12日9时02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
   罗豪才被人们称为“人民法官”、“侨界领袖”、“致公党杰出领导人”。之所以能获得这样的赞誉,这与他的身世分不开,与他从事的工作分不开,更与他几十年矢志不移的追求及所取得的成就分不开。
  1986年,罗豪才当选北京市侨联主席、中国侨联副主席。1992年当选致公党中央副主席,1997年11月,当选中国致公党中央主席,2000年3月任全国政协副主席……
  侨界领袖
   我第一次接待罗豪才主席是1996年11月中旬,时任致公党中央副主席,中国侨联副主席的罗豪才,当年是以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之身份到厦门视察工作。在厦门期间,我与厦门市侨联主席陈联合一起陪同罗主席,并在我们邀请之下,罗主席很高兴的走进致公党厦门市委机关,看望机关同志,并与机关干部座谈,第一次的见面和座谈,领导人的平易近人、谦虚的风格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特别是我向罗主席详细汇报了厦门“五侨”联动工作经验,并与市陈联合主席谈及准备联合厦门“五侨”与香港侨界一起组织举办庆祝香港回归的系列活动时。罗主席肯定了厦门“五侨”的做法和经验,并希望回去北京之后能在全国推广。
  1997年11月1日,罗豪才当选致公党中央主席,在日后的工作中,他主动联系国侨办主任郭东坡、中国侨联主席林兆枢及全国人大华侨委员会、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领导,形成合力共同做好涉侨工作。罗主席经常对我们说“虽然(五侨)工作是我们建议做的,但我们不当头,大家一起研究协商,共同做好侨的工作。”
   2000年9月11日,200多名侨界人士欢聚在北京国务院侨办,共庆中华民族传统的中秋佳节。国务院副总理钱其琛和全国政协副主席、致公党中央主席罗豪才等出席茶话会。全国人大华侨委员会副主任李道豫、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主任朱训、副主任张伟超、中国侨联主席林兆枢等出席了茶话会,首都文艺工作者和部分归侨侨眷表演了精彩的文艺节目。这也是全国“五侨”正式对外亮相,极大的鼓舞了国内外侨胞。
   “五侨”联动活动在全国形成一个“大侨务”的制度,并联系着成千上万的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2004年2月由国务院侨办、致公党中央、全国政协台港澳侨委、中国侨联组成的中央"五侨"联合调研组到厦门市同安竹坝华侨农场等各地华侨农场开展调研活动。
   2007年2月8日,全国政协副主席、致公党中央主席罗豪才带着全国人大华侨委员会、国务院侨办、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致公党中央、中国侨联“五侨”的关心和祝福,来到厦门竹坝华侨农场,看望慰问贫困归侨,并向广大归侨侨眷、海外侨胞和侨务工作者致以节日的问候。
   作为法律专家,他在《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的制定过程中,提出了许多有参考价值的意见和建议:作为全国政协委员、致公党中央领导人,他以个人名义或组织党派同志提出了关于贯彻落实《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解决华侨农林场存在的困难、侨乡精神文明建设以及改善侨商投资环境等问题的提案和建议。
  杰出领导
  作为中国致公党主席,罗豪才十分关心海外留学人员生活,积极创造条件吸引他们归国创业、为祖国服务。他组织中央调研组走访国家科技部、人事部、教育部等单位,并对北京、上海、苏州、南京、大连等地的“创业园”进行考察调研。1999年全国政协大会发言《筑巢引凤,精心培育,促进留学人员创业园的健康发展》引起了李瑞环主席的高度重视,并专门作了“数额不大,意义重大,应支持”的批示,科技部和教育部也都作了高度评价。留学人员问题成为致公党参政议政的重点领域和课题,鉴于在这一问题上的贡献和影响力,全国创业园年会特意聘请致公党中央作为其特邀会员。
  为促进海峡两岸经贸交流和人员往来,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2004年罗豪才率全国政协常委视察团赴闽考察,并专门就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发展、扩大两岸经济合作与交流,向十届全国政协常委会第六次会议提交视察报告。2006年两会期间,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发展的字样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和“十一五”规划纲要中。2007年,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写入党的十七大报告中。2009年《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正式发布,海西建设稳步推进。(2004年《罗豪才与海西建设》王起鹍http://www.hmyzg.com/2009-Web/09-zglt/0630-lhc1.html
   多年从事侨务工作的罗豪才,在多次出访、接待过程中,注意到随着一代华侨人的老去,新一代海外华人不断成长。但海外年轻人更多成为“白香蕉”,虽然是华人的外表,但是跟国内联系越来越少,对中华文化不了解、没感情,与“根”的联系少了。罗豪才敏锐地意识到这一问题将成为致公党和我国海外华侨华人工作的一个新的挑战和重大课题。罗豪才提出要关注侨务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指出要更多关注华侨华人在所在国的生存和发展,尤其是要加强新华侨华人和华裔新生代的工作。一方面鼓励海外侨胞积极融入所在国主流社会,另一方面要大力开展华文教育,努力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使关心侨团事务、关注祖国发展的优良传统代代相传,争取侨心支持,涵养侨力资源。
   2006年1月12日,泰国华侨崇圣大学授予罗豪才名誉博士学位,这既是对其在学术领域卓越成就的表彰,更是对其在华人华侨工作及推动中外友好交往方面做出贡献的高度肯定。
  致公导师
  我心目中的罗豪才,是侨界的领袖和致公党的杰出领导,也是我一生中唯一的启蒙导师……
   为了还原和填补致公党党史的需求和呼声,退休后的我开始撰写《海外洪门与中国致公党》一书。此书从撰写到出版都受到了罗主席的关心和帮助。2013年底,罗主席在听取我关于党史研究工作情况汇报后,谈到了一件令他挂怀已久的往事。他说,自己有一次在与习近平同志交谈时,感觉到习总书记对中国洪门的历史非常了解,知道中国致公党在海外建立,并与海外洪门组织有历史渊源关系,然而这种“渊源关系”的具体内容却不得而知。党内当时在这方面的研究不是很透彻,特别是中国致公党从建党筹备之后在海外的这段历史一直是空白的。因此他鼓励我把在海外征集、搜集到的珍贵史料进行整理、研究,还原历史,说清渊源,推动党史研究工作向科学化和规范化推进。
罗主席对还原史实的期望和党史研究的严谨,激励着我不断深化和开拓党史研究的深度和广度。经过三年时间,虽然也经过许许多多的困难,甚至遇到过不少阻力,2017年1月我完成了27万字的《海外洪门与中国致公党》一书。2017年3月16日,罗主席还亲自为书写了《党史研究的新成果》序文。
   罗主席在序中写道:“2016年春节,我在厦门意外看到了这本《海外洪门与中国致公党》的样稿。我与主编王起鹍同志相识很久了,他是缅甸归侨,很早就加入致公党,参与了致公党厦门市委的筹备及组织领导工作。在我们的接触中,我感觉到起鹍同志对祖国、对致公党有着很深的感情。他做事勤奋认真,在党内作了很多工作,尤其是对党务研究用功很深。他利用自己归侨的身份和多年在致公党工作的便利,与海外洪门广泛联系,征集、搜集到很多珍贵的史料,多年来发表了数十篇文章,对于发现和还原历史,推动致公党党务研究和党派的健康长远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2014年6月29至7月1日,罗豪才主席还率领致公党中央调研组赴厦开展“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调研。调研组先后考察了厦门前埔北社区、曾厝垵社区、镇海社区、东孚镇西山社、新阳街道兴旺社区等,听取了各社区、村镇开展“美丽厦门,共同缔造”項目建设的情况介绍,向社区居民了解社区管理、居民自治、智慧社区、生态建设和宜居工程进展情况,对厦门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的探索、实践工作和取得的成效深感满意。
   罗主席对我们谈笑慈祥、宛若春风。每次到厦门,他都会请我们机关同志与他座谈、交流,听取我的汇报和建议。他以赤子之心和致公情怀支持我们的工作,至今留下难于忘怀的慈祥的微笑和谆谆的教导。每次请我们吃饭时,虽然我不会喝酒,但罗主席都会走过来向我敬酒,我也迫使自己喝上几口,似乎给我极大鼓舞与关怀。
   罗主席虽然走了,罗主席的人格和思想将永远照亮我们的前进之路!


 


 


 

 

 

 

 
 

仅供参考   请勿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