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同舟四十载,致力为公守初心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6月25日,国新办发布《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白皮书。这部白皮书进一步反映新时代多党合作事业新发展、全面展现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重要文献。回顾回国58年来,特别在四十年的统战与侨务工作中,亲身体会到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发展和不断完善的经历;体会到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风雨同舟、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形成了通力合作、团结合作的新型政党关系;中国共产党始终重视统战、侨务工作,以及广大归侨侨眷、各民主党派成员在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历史中所发挥的优势和作用……
1981年12月,我参加了一次具有特殊意义的会议,没有会议室,也没有多余的形式。时任致公党福建省委秘书长林春福在自己招待所住处,向与会的11位党员宣读了中共厦门市委“关于同意在厦门成立致公党地方组织”的批复文件,并宣布中国致公党厦门市工作委员会正式成立,决定临时召集人为洪如萍同志。此时此刻历经一年的积极筹备,致公党厦门市地方组织在中共厦门市委、市委统战部的支持、关心下,赶上了厦门经济特区向世界开放的首班车――1981年随着一声动工的炮声,在国务院批准划出的湖里2.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厦门经济特区建设拉开大幕。
1980年,我正式申请参加中国致公党组织,并参与致公党厦门地方组织的筹备工作……
致公党厦门组织的成立,也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厦门新建立的第一个民主党派组织。厦门特区创立之前,厦门只有民革、民盟、民建、农工四个民主党派组织,成员总人数只有522人,1981年至1984年致公党、台盟、民进、九三先后在厦门建立地方组织……
2009年9月王起鹍(右排一)在厦门市统一战线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暨多党合作制度确立60周年座谈会上发言
一、归侨赤子心 殷殷报国志
1947年12月31日我出生在缅甸一个小城镇,赶上了迎接1948年元旦曙光……
侨生,过去人们习惯地对归国华侨学生或对出生在海外的华侨回国后的称呼。爽朗耿直的性格,易得罪人,“番仔”便是厦门人给侨生的一个绰号。
王仁章(中立者)与当年的几位爱国志士许金荣(左一,1934年在厦参加共青团。1936年到缅甸当店员。抗日战争爆发后参加缅甸华侨救灾会、缅华店联、工联领导,发动侨胞支援祖国解放战争)等在厦门时的合影
1961年周恩来总理到缅甸访问期间与侨胞们亲切交谈(父亲回国带回的原照)
我父亲王仁章是一位平凡的爱国华侨,父亲少年时期从惠安移居厦门陈嘉庚的故乡集美,1934年就读厦门应远学校,读书期间,经常与从事中共地下党工作的许金荣等同学朋友交往,积极参与抗日救国运动,不久移居缅甸,仍在缅甸参与由许金荣等爱国华侨领导的缅甸华侨救灾会、工联,积极募捐支持祖国抗战。
父亲一生为人耿直,爱憎分明,不求名利地位,对工作勤勤恳恳,关心同事朋友。父亲衷心耿耿地为缅甸华侨的教育事业服务20余年,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父亲亲自制作五星红旗升在他任教的华侨学校,并经常对我们说起新中国成立时的激动难忘的情景,期望我们长大之后回国参加祖国建设,父亲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坚信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的思想,深深地烙印在我们的心中。
1965年9月30日集美侨校学生代表应邀参加北京国庆招待会
1965年10月3日全国侨联和北京侨联邀请集美侨校学生代表参加歌舞晚会
1966年发给集美侨校学生的汽车通行证
1964年父亲把我和妹妹送回故乡集美侨校读书,不久父亲也携带全家踏上了回国的旅程……回国不久就遇上“火红年代”。千名刚回国的侨生,还没有接触到课本,即“上山下乡”接受“再教育”。当时,许多侨生感到前程渺茫,更多同学、朋友随着出境、出国浪潮奔赴异国,当我送走一批批曾经是满怀赤子之心回国参加学习的同学们时,特别是父亲被当成“走资派”关押批斗时,留给我都是相同的一句话:“中国共产党的侨务政策改变了吗,祖国还爱我吗?”“复杂的海外关系,留在国内又有什么前途?”当时,市公安局是侨生出入最频繁的地方。留与走,是否跟随出国(出境)浪潮,曾在我脑海中产生过激烈思想斗争。但是,一颗回国报效祖国之心依然如故,我相信中国共产党,我依然是祖国儿子。
1971年退伍后进厦门电机厂工作,1983年调入厦门致公党机关(图为1980年王起鹍被评为电机厂标兵)
1975年根据党的“十六字方针”我们归侨被从工厂、农场选调考入福州大学(图为王起鹍前左一与来自武夷山、宁德、宁化华侨农场的印尼缅甸归侨学生)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春风吹散了凝聚在中国人民心中的乌云,邓小平提出“海外关系是个好东西”的重要精神,全国侨务工作会议、第二次全国侨代会随之召开,从而揭开了新时期统战工作和侨务工作的序幕,也标志着我国侨务工作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邓小平、叶剑英、廖承志等中央领导多次重申了毛主席、周总理制定的侨务政策,重申了“一视同仁、不得歧视,根据特点、适当照顾”的十六字方针。我父亲等一批归侨干部得到“平反”,许多归侨知青陆续被调回厦门工作。中共厦门市委成立了落实政策办公室,全面落实包括侨务政策、民主党派、宗教政策在内的各项工作,广大归侨从共产党的政策上,看到了曙光,看到了希望,隐隐听到时代的大潮正鼓荡而来,看到了经济建设的春天,人民的春天正翩然而来,我主动协助恢复中的市统战部、侨办落实归侨知识分子工作,并与几位归侨毅然参加了酝酿成立中的致公党厦门地方组织工作,我深信在共和国的土地上,必定有我们广大归侨侨眷施展身手的地方。从此我也亲历了“拨乱反正”中,中国共产党对恢复民主党派组织工作的支持、帮助和关心经过。
二、结缘致公党 服务海内外
1985年致公党中央主席黄鼎臣与厦门市的党员(后排右二为笔者)
致公党的成立与发展,原中共厦门市委副书记肖枫同志经常指导我们,亲临参加我们的活动,并介绍周学辉同志(后任致公党联络组组长)参加致公党组织;统战部部长施耀多次应邀参加致公党会议,副部长苏群还为我们点将,推荐丘涟滨同志加入致公党组织,并任工委会委员参与组织建设工作;后任统战部长张其华从香港引进、推荐张述同志参加致公党,并任致公党厦门市工委会主委,致公党组织有了德高望重的张述主委,有归侨侨眷知识分子丘涟滨副主委等这些旗帜性的侨界代表人物,无疑对致公党的组织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
1982年厦门市侨办、致公党组织厦门市归侨文艺队
1982年9月30日,由市致公党举办(由我主持筹备)的全市侨界国庆联欢会是“文革”后的第一次归侨侨眷活动,市委、市政府、市政协的领导与300多位海内外侨胞共同欢度佳节,从新燃起了广大归侨侨眷爱国爱乡激情,在厦门致公党的历史上记下了难忘的一笔;当时中共党委和政府领导亲临参加致公党的各类活动,如1987年12月11日,受中共厦门市委常委、习.近平副市长的委托,柯雪琦副市长专程到会为致公党党员报告厦门经济建设发展情况,并希望“致公党成员们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参政议政,为特区建设贡献力量”。厦门新闻媒体也做了报道,这在我市各民主党派活动中产生较大影响,使长期受到“歧视”的广大归侨侨眷感受到中国共产党温暖,更使致公党党员感受到春天的到来。新生的厦门致公党组织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四十年来,致公党厦门市委,在中共厦门市委的领导和关心下,从建立初期的十几位党员发展到今天的一千多位党员,民主党派的办公条件得到改善,经费逐年增加,影响不断扩大。
2002年王起鹍率团访问旧金山五洲洪门致公总堂受到李炳富会长的热情接待(右六)
2002年王起鹍率团访问夏威夷国安会馆追寻孙中山参加洪门组织的足迹
2016年10月致公党中央副主席曹鸿鸣(右五),致公党厦门市委主委徐平东(右三)在厦门会议中心酒店会见美国旧金山五洲洪门致公总堂常务副会长黄民强(右四)、中文书记刘泽光(右二)
2019年11月10日徐平东主委(中)接待以夏威夷致公堂会长区洪(右四)为团长的夏威夷中华总会馆访问团一行,王起鹍(左二)参加陪同。徐平东表示,夏威夷是孙中山当年从事革命活动的重要活动地区希望海外华侨继续发扬光荣传统,为新时代中国的改革发展事业,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新贡献。区洪会长表示,孙中山当年在夏威夷从事革命活动的国安会馆藏有许多重要的史料,希望致公党市委能创造条件到夏威夷做专题研究,中华总会将予以全力支持
2014年10月31日,致公党对外联络工作会议在重庆重庆召开(图左二为王起鹍)
为了扩大海外联络工作,自1998年,二十多年来在中共厦门市委、市政府支持下,致公党厦门市委会每年都会单独组团出访,先后访问缅甸、英国、菲律宾、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巴西、南非、墨西哥、秘鲁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访问。走出去、请进来,发挥自身特点和优势,这在全国致公党地方组织中,仍至各民主党派地方组织中是“独一无二”的对外联谊工作经验。党的十四大以来,中共厦门市委坚持并不断完善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制定了《各民主党派厦门市委员会议事规则》、《各民主党派厦门市委员会专职、兼职领导工作职责》等多项制度,从而使各民主党派各项工作走向制度化和规范化,适应了新时期统一战线工作的需要。同时,中共厦门市委召开多次的全市统战工作会议,提出了若干政策性意见,并制定了一系列符合我市民主党派工作的要求和措施,推动了我市统战工作更快更好地向前发展。参政党与执政党同心同德,携手建设厦门经济特区。
发表在《厦门日报》上的文章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统一战线工作摆在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明确指出统一战线是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胜利的重要法宝,强调要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为新的历史条件下统一战线团结奋斗指明了方向、明确了重点。致公党厦门市委把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作为同中共亲密合作的最大共识,作为巩固共同思想政治基础的着力点,切实体现到建言献策、参政议政和发挥作用的各个方面;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把致公党党员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共十八大、十九大精神上来,做到理论上清醒、政治上坚定、行动上自觉,不断增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广泛凝聚人心,凝聚侨心,汇聚力量,积极参与重点课题调研,学习中共党史,加强致公党党史的研究,不断推动我市多党合作事业取得新成效,推动我市科学发展和跨越发展取得新成果。
三、交诤友挚友 绘就同心圆
1985年5月15日,致公党中央主席黄鼎臣抵厦门参加全国防痨会议,中共厦门市委副书记李力看望并宴请黄主席。在厦期间黄主席接见并听取我们的工作汇报之后,立即登门拜会市委统战部领导,并在我的牵扶下慢慢的爬上统战部五楼。八十岁高龄的黄主席举动一时使我茫然,虽然部长不在,黄主席还是认真地向统战部其他干部做了“工作汇报”。过后黄主席谆谆教导我们说:统战部是民主党派的家,党派的工作离不开统战部的指导和支持,多一点主动、多一点沟通,我们就会少一点问题,少一点失误。
1989年6月王起鹍陪同市致公党名誉主委、市侨联副主席张述(右四)赴香港拜访黄望青(右二)
我在党派专职工作三十余年,有幸先后在五位统战部部长指导下工作,接触多了,感觉到他们都对统战工作非常熟悉、对党派工作非常关心,老部长们高瞻远瞩,开拓精神,为我市的统战工作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和工作基础,继任的几位部长也都成了民主党派领导干部的挚友。由于是因为工作关系,或许大家都是工作在同一个战线上,彼此之间非常融洽。柯雪琦部长(后调任政协副主席)退休之后,至今仍与我保持联系,关心致公党组织建设与发展;陈耀中部长任职期间,更是多次到我家拜访;欧阳建部长调任政协副主席后,经常关注我在《厦门政协》上发表的文章,今年春节前夕,已退休的欧阳建同志,来电话要我加上他的微信,保持联系;黄菱部长在其任职副市长或退休之后,每次相遇,总会问长问短,相见如故,2012年12月23日还陪同黄部长到澳门参加侨社活动。
市委统战部是厦门市委主管统一战线工作的职能部门。虽然统战部是牵头协调民主党派工作、党外知识分子工作、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工作、民族工作、宗教工作、侨务工作、港澳工作、对台工作,然而这些都是统战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统战部的“权力”是不小,但是,历任部长们都继承了老部长们的优良工作作风和工作态度,更具后浪推前浪,勇于实践,敢于标新立异,并为开拓我市的民主党派工作新的局面集思广义、出谋划策、尽心尽责。
1985年10月副市长柯雪琦(右二)接待加拿大洪门民治党主委郑今后(左二)侨联主席颜西岳(中)致公党主委张述(右一),统战部原部长施耀(后左二),部长张其华(前左一),副部长陈络(后左三)侨办主任林华明(后右三),致公党副主委洪如萍(后中)丘涟浜(后右二)参加接待
2008年7月厦门市统战部长欧阳建(后排右六)率领市各民主派负责人参观宁波港口
2012年12月23日,陪同厦门市委统战部长黄菱,厦门侨联主席王德贤拜访澳门缅华互助会
在厦门,统战部已经是民主党派的家,各处室干部们经常深入基层,同党派领导和干部交朋友谈工作,主动关心、帮助和支持民主党派的工作,民主党派的干部也经常到统战部交换意见、交流工作,大家见面无话不说,在商谈工作时,或者在协商有关重大的组织、人事问题时,尊重民主党派的意见,甚至有时遇到意见分析,他们不随意把自己的观点或意见强加给对方,如有意见分歧,最后还是尊重民主党派的意见,真正体现了协商与合作的涵义。诤友、挚友、益友、密友,处处体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的统一战线大家庭里面。
四、各党派携手 促团结稳定
1987年1月全国学潮迅速漫延,影响厦门经济特区发展,市致公党厦门大学支部、各区基层支部立即组织党员就北京等地高校学生上街游行问题举行座谈……
1987年1月14日,在张述主委的主持下,市致公党召开党员座谈会,张述主委率先发表讲话,旗帜鲜明地反对自由化、反对动乱,维护了中国共产党的形象,维护了来之不易的安定团结新局面,参加会议的党员们也发表了具有针对性地看法和体会。1月15日《厦门日报》第一版以题为“侨胞侨眷希望祖国富强人民安居”做了详细的报道(摘录):“座谈会上,归侨侨胞侨眷根据自身的经历,纷纷发表看法,他们说,我们来自国外,知道西方世界的民主是什么样的民主,西方世界的所谓民主自由,实际是维护大资本家利益的。我们社会主义的民主自由,是维护人民利益的民主自由,如果我们不懂这一点,缺乏法制观念,搞所谓的‘大民主’只能是‘文革’的重现”,“祖国的强盛是海外侨胞坚实的靠山”。同天厦门电视台、厦门广播电台以头条新闻进行播放,这在当时确实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同时也消除了海内外侨胞中的各种思想疑虑。不久,受统战部和市政府之托,我陪同张述主委到香港做一些香港同胞及集美校友的思想工作,在香港探访了曾纪华、黄望青、张允中等知名人士,张述同志以其致力为公、忠于事业和爱国爱侨的精神感染了不少侨胞,之后也为厦门协助引进了4亿多人民币。
厦门经济特区四十年取得的成绩,不仅是执政党的光荣,也是我们参政的各民主党派的光荣。维护中国共产党的形象,维护国家的团结稳定,执政党有责任,民主党派也有责任。归侨、侨眷历经创伤,更加坚信共产党的领导,更加渴望国家安定、民族兴旺,只有祖国强大,海外侨胞才有靠山。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的诞生,使党的侨务政策走上法制轨道。厦门致公党组织作为以归侨、侨眷为主要对象的参政党已经走过四十年,我们仍在继续加强自身建设,积极参政议政、开展调查研究和海外联络工作,代表着广大归侨侨眷的利益,行使着参政党的职能。
自1982年厦门致公党主动联络与市政协、统战、侨办、侨联组织“五侨”开展各种涉侨活动。图为:1983年春节期间慰问集美侨校(后更名集美华文学院)前排左一为王起鹍
2018年6月13日,全国人大侨委主任王光亚率全国人大侨委调研组来厦调研华侨权益保护情况,王起鹍在会上作了“关于推进《华侨权益保护法》立法的意见和建议”的发言,就《华侨权益保护法》立法的必要性及华侨身份认定、侨房退还等具体问题提了八个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受到调研组的充分肯定。
今天的世界仍不太平,西方反华势力宣扬所谓的“民主、自由、人权”进行渗透。我们要深刻认识到:社会稳定、国泰民安既是广大人民群众,包括各民主党派的热切期盼,也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重要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工作,做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和指示,对新形势下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工作提出了新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当前,面对国内外形势深刻变化给国家安全带来的各种风险,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情况下影响社会稳定的各种因素,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认清形势、把握规律,加大源头防范和治理力度,处理好事关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关系,不断提高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能力水平。
五、定位参政党 有位须有为
上个世纪80年代是中国的一个特殊年代:十年文革浩劫终于结束,在人们的肉体和精神被禁锢压抑多年之后,新的思潮和改革氛围喷涌而现。其中,政治改革可以说是中国当代历史上最浪漫的年代。当时我与工作人员、或以委员身份参加厦门市“两会”,我们民主党派的代表和委员,谈论最多的是民主党派自身的“定位”问题,甚至提出为什么不能以民主党派的身份而只能以人民代表的身份在人大进行活动……1989年12月30日,中共中央发布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简称“(89)14号文件”),系统总结了中国多党合作的经验,开宗明义地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1990年,致公党各省、市地方组织,举行学习、贯彻中共是央(1989)14号文件精神,图为北京市委学习座谈
“(89)14号文件”指出: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和一部分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是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同中共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密友党,是参政党。1993年3月29日,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作为补充条款写进宪法。从此中国政党制度,叫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项制度发源于上个世纪30、40年代,以抗日和反对国民党一党专政为目标而结成的由中共领导的“统一战线”。随着中共建政和一党执政制度的确立,逐渐演变成为“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1997年12月6日中共福建省委习副书记在省多党合作专题研究班上讲话
1997年12月6日参加省多党合作专题研究班
“(89)14号文件”发布以后,中共各级党委认真贯彻落实文件精神,制定加强统战工作的意见:充实在人大、政府、政协领导班子中的民主党派人士,召开双月座谈会邀请各民主党派负责人、党外人士参加,就我市经济建设等重大工作进行座谈,广泛征求并听取意见和建议;对有关全市性的重大问题需要讨论、研究、决定时,还随时邀请各民主党派有关人士征求意见,共同协商;对群众普遍关心、议论、反映较多的一些具体问题,中共党委常委和政府分管领导主动走访民主党派,个别交谈,听取意见;同时还坚持市委的领导与党派领导对口联系制度。每年党委负责同志就党政工作的重大专题不定期地同所联系的民主党派负责人、党外知识分子代表进行小范围的谈心活动,广交朋友,联络感情,交流信息,沟通思想,达成共识。
1997年5月中共福建省委习副书记(左五)与出席致公党福建省第五次代表大会的致公党厦门市委会代表团合影留念
1997年6月24日习副书记为省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为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先进集体颁奖。图为习副书记为王起鹍同志颁奖
1996年致公党厦门市委获得福建省“为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服务”先进集体,6月25日,在福州举行的“福建省各民主派、工商联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经验交流大会”上,我代表致公党厦门市委会上台领奖时,正好面对习副书记为我颁奖,当我向他握手致谢时,习副书记示意我“要继续努力、再加油”,也引起旁边的省委统战部部长金能筹不断点头赞誉。在表彰会上,习副书记讲话中强调:希望省各民主党派、工商联进一步发挥优势,在我省新一轮创业中,找准最佳结合点,努力探索新形势下民主党派、工商联为两个文明建设的新思路、新方法、新途经,为促进我省两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创造新的业绩。
1996年3月21日杨纪珂副主席(中)秘书长丘国义(左三)看望参加中央社院第22期民主党派领导干部进修班的党员
民主党派作为参政党,有位须有为,一定要找准自己的结合点。在中共厦门市委领导下,各项制度的建立健全和完善,为民主党派人士知情出力拓展了渠道,使我市统战工作逐步向规范化和制度化轨道迈进,充分发挥了民主党派成员、党外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围绕改革开放、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的调查研究,围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建言献策,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可靠的政治保障。
2007年12月17日中国致公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开幕。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习近平代表中共中央致贺词
2018年3月4日习总书记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的民盟致公党无党派人士侨联界委员
2018年3月4日下午,习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的民盟、致公党、无党派人士、侨联界委员时强调: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多党合作。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既强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也强调发扬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就是这种民主最基本的体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不是不要民主了,而是要形成更广泛、更有效的民主。我们应该不忘多党合作建立之初心,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把我国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坚持好、发展好、完善好。
习总书记希望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要做中国共产党的好参谋、好帮手、好同事,增强责任和担当,共同把中国的事情办好。新时代多党合作舞台极为广阔,要用好政党协商这个民主形式和制度渠道,有事多商量、有事好商量、有事会商量,通过协商凝聚共识、凝聚智慧、凝聚力量。完善政党协商制度决不是搞花架子,要做到言之有据、言之有理、言之有度、言之有物,真诚协商、务实协商,道实情、建良言,参政参到要点上,议政议到关键处,努力在会协商、善议政上取得实效。
六、辉煌四十年 不忘守初心
1987年11月柯雪琦副市长受习.近平常务副市长的委托为致公党党员传达中共十三大精神并通报厦门经济特区经济情况
改革开放的1978年,正逢我年富力强的三十周岁,从投入改革开放至今的40年—1980年我以厦门电机厂工程技术人员身份参加致公党组织,1984年正式调入致公党机关任专职干部,先后担任处长、秘书长、专职副主委、侨联副主席等职,历任厦门市政协、人大常委,及兼任统战部、侨办等涉侨组织的海外联络工作,退休后至今还兼任致公党中央党史研究与党务工作委员会委员、致公党中央理论与学习委员会顾问、福建省华侨历史学会理事、市政协特邀研究员、华侨大学华文学院名誉教授等职,使我有机会亲历、亲为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全过程。
四十年的改革开放,实现了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人为本的伟大转变,人民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作为最早设立的四大经济特区之一的厦门,迅速从海防前线小城崛起为东南沿海的中心城市。1985年6月29日国务院批准把厦门经济特区的范围扩大到厦门全岛和鼓浪屿全岛;1988年国务院批准厦门市为计划单列市,赋予相当于省一级的经济管理权限。我作为市民主党派的领导之一,应邀多次参与市委、市政府举办的座谈会、协商会:1986年10月10日,习副市长主持的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研究座谈会,邀请各民主党派、工商联等专家学者参加,共商特区建设大计,我与市致公党工委会常委、农艺师麦少荣同志参加,并在会上提出:战略突破口应以增强出口创汇能力为中心,推动城乡经济联合;战略对策应着重放在“侨”字和“科”字上。习副市长频频点头,边听边记,表示“发挥侨务资源优势,服务经济发展是政府的重要工作”,致公党代表的发言还刊登在第二天的《厦门日报》上。
1986年3月7日王起鹍应邀参加市工商联(中山路工商联五楼会议室)举行的新春联谊会。习副市长的讲话“对华侨、华商、港澳同胞、台湾同胞”来厦门参加投资建设的“生力军”做了充分的肯定与赞誉;同时也希望相关部门对他们在厦门遇到的问题“尽力予以协助解决”。这是习总书记对统战与侨务工作做出的最早论述
中国侨联与华侨出版社
1995年1月,厦门市政协八届三次会议期间,中国致公党厦门市委会、厦门市归国华侨联合会提出《尽快修建五显——竹坝柏油路》作为重点提案呈市政协领导,由于市、县政府和各方面的通力合作,五显——竹坝公路拓宽改建工程于1997年完工,建成了平展的水泥路面。2002年3月,我在政协大会上的关于《应对“会展经济”带动新的经济增长》提案与发言,受到市政府和政协的重视,并在政协领导带领下赴广州、深圳等市调研会展业。2002年5月,我们参与了厦门市政协调研组,根据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建设海湾型城市的决策精神,在市政协副主席陈维钦的带领下到广州、深圳、香港实地考察,针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公共交通问题进行深入调研,提出《关于构建海湾型城市大公交体系的建议》,建议改革当前的公交体制,构建公平竞争的海湾型城市大公交体系,得到市委、市政府的重视。自1998年以来,以市致公党名义组织出访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其中,自己还陪同市人大主任洪永世、市政协主席陈修茂及市政府、市侨办、侨联领导出访南美、南非等国家开展海外联络工作。
四十年来,先后被评为“全国归侨侨眷先进个人”、致公党中央“全党机关建工作先进个人”,致公党中央、福建省委“对外联络先进个人”及多次获得政协、统战、侨办、侨联系统的信息工作、宣传工作、组织工作、联络工作等领域的荣誉称号。我作为归侨和致公党党员,亲身经历了改革开放的四十年,不但见证了统一战线走过的光辉历程和取得的伟大成就,特别是民主党派的发展和巨大变化,也见证了2017年9月3日,在金砖国家工商论坛开幕式上习主席说的:1985年我来到福建工作,在福建省工作了17年半,厦门是第一站。当时的厦门身处中国改革开放前沿,是先行先试的经济特区。当时这里是中国开发开放的一片热土。30多载春风化雨,今天的厦门也是脱胎换骨、凤凰涅槃。今天它已经发展成一座高素质的创新创业之城,新经济新产业快速发展,贸易投资并驾齐驱,海运、陆运、空运通达五洲。今天的厦门也是一座高颜值的生态花园之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七、先辈的足迹 榜样的力量
自从回国后,在集美侨校学习期间,陈嘉庚爱国主义思想感染着我们每个侨生,三年侨校生活,陈嘉庚的不畏困难、坚韧不拔的精神不断激励自己成长,陈嘉庚倡导的学校校训“诚毅”精神,教育我们实心实意、忠诚祖国,刚毅顽强、百折不挠地学习和工作……
1987致公党中央八届中常会十六次(扩大)会议留影,前排左起:叶佩英、黄清渠、黄独峰、伍禅、董寅初、黄鼎臣、伍觉天、许志猛、陆榕树、许乃波、郑正仁、郑守仪(后排左三为王起鹍)
1985年5月王起鹍(左)陪同中国致公党中央主席黄鼎臣(中)视察集美侨校与校长庄恭武亲切交谈
在致公党工作岗位上,黄鼎臣、罗豪才等老一辈领导人坚持爱国主义精神、忠于中国共产党,始终不忘多党合作初心,坚持同中国共产党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当我回想起在党派工作的三十多年的经历和所取得的一点成绩,总忘不掉学习嘉庚精神,及致公党老一辈领导人的教导,是他们那种爱国主义精神,忠于党,忠于人民,不为名利、勤勤恳恳、致力为公工作态度和殷殷报国之情、拳拳效国之心,无私贡献的精神,促使我更加热爱祖国,热爱致公党的工作,更加热心地为广大归侨侨眷服务。也是在他们高尚的思想品德和严于律己的作风影响下,我的思想境界不断得到充实、豁然,使自己得以一步一个脚印走向成熟。 我也没有忘记,在我工作上遇到挫折和困难的时候,得到省市统战部、致公党有关领导的关心和帮助,教育我去面对现实、面对未来,“要经常总结自己的工作、反躬自问,用成绩来验证自己的工作”、“你不是为某个领导或某一个人工作的,你是在为党、也为致公党组织工作的,要相信组织、相信群众”,前辈的谆谆教诲萦绕在耳,鞭策我不断向前,使我勇敢挑起了工作担子。
罗豪才主席会见致公党福建省、厦门市委领导班子
也许是机遇、也许新老交替的需要、也许……,总之鉴于工作上的需要,我走上了曾经是我熟悉而又难于着模的职位,专职副主委这个角色,在民主党派领导班子独有的体制中,当是一种比较特殊的工作岗位。我曾与几届的专兼职主委、副主委先后共事多年,从他们身上学到了不少宝贵经验,特别是老一辈的优良的思想品德和工作作风实为我们的楷模,更应当在老一辈领导人创造的良好的基础上做好工作。 我曾任秘书长,当时随之而冠予的一些政治职务、荣誉,的确有时也会让你飘然、忘乎所以,但我后来还是认识到这些名利乃是身外之物,我们身上的一切荣誉职务的设置,包括“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党派中央的委员、省委委员”,以及应聘兼任的各类社会职务,可以说是代表着你的组织单位而出任,并需要你为自己的组织去行使自己的职责、进行参政议政,而不应该过高地估量自己、或成为向组织伸手索取私利的本钱,现实中是有个别同志摔在这个节骨眼上,仍不醒悟,当然也给组织和个人造成不良影响,所以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也就尤为重要。
我所担任致公党厦门市委专职副主委,厦门市侨联的副主席,我只是在不同的职位上为党和政府同样的目标而工作,是在为党的统一战线工作、为厦门特区经济建设、为广大党员和归侨侨眷服务。我认为,民主党派要与中国共产党“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民主党派组织要不断地培养、充实和补充新一代领导干部,要不断吐故纳新。应当坦诚,新一代领导干部也有许多不足之处:一是较年轻,有的甚至是换届前不久才加入党派,个人资望与知名度尚有不足;二是由于经历的风浪少,在一些大是大非问题上,政治敏感性还有欠缺。对多党合作的历史了解不够,对如何接受党的领导,从感性认识到接受程度较老一辈还有差距;三是党派工作经验少,工作热情有余,经验还缺乏,协调能力较弱,需要有一个熟悉与提高过程。兼职领导,因本职工作忙,担子重,感到力不从心;四是与老一代领导人的立党为公,淡泊名利精神相比,比较注重个人的价值与实际,常把个人待遇与社会贡献结合在一起,既对学历、知识、事业追求完美,在价值观念上表现为复合型、现实型。
1945年中国致公党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恢复了组织工作,1947年5月1日,致公党在香港举行了第三次代表大会。大会讨论修改了《中国致公党政纲》和《中国致公党章程》,发表了《中国致公党第三次代表大会宣言》和《中国致公党第三次代表大会告海外侨胞书》。致公党“三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致公党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由旧民主主义政党转变为新民主主义进步政党。1951年7月1日,中国致公党主席陈其尤在《人民日报》发表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三十周年文章《没有共产党没有新中国》中写道:“饮水思源,我们应当加倍的感激共产党,崇敬共产党”,“诚心诚意跟着毛主席与共产党前进,最后胜利一定是我们的”。“中国共产党是代表中国人民利益并全心全意为中国人民利益奋斗不懈的党,他的胜利,就是人民的胜利”。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在新时期统战工作中,老一辈与中共风雨同舟、合作共事的优良传统,提倡和发扬前辈的无私奉献的精神,仍然是我们新一代民主党派领导人的学习楷模,应该学习立党为公,淡泊名利思想,要自廉、自律,自尊,时时刻刻把自己真正摆在民主党派的领导岗位,始终摆正自己的位置。中国致公党只有努力当好中共的助手,才能增强对共产党的向心力,才能为祖国的建设发挥应有的作用。
八、以天下为公 钻研致公史
我心目中的罗豪才,是侨界的领袖和致公党的杰出领导,也是我一生中唯一的启蒙导师……
罗豪才主席曾经对我说:党的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多次谈及“天下为公”“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希望我们要学习孙中山一生坚持以“天下为公”为最高思想境界。致公党与海外洪门有着渊源关系,孙中山参加洪门组织后,改组致公堂,其历次革命活动得到洪门致公堂组织的支持,“天下为公”也是我们致公党人应该具有的最高思想境界。2013年底,罗主席到厦门期间,在听取我关于党史研究工作情况汇报后,谈到了一件令他挂怀已久的往事。他说,自己有一次在与习总书记交谈时,感觉到习总书记对中国洪门的历史非常了解,知道中国致公党在海外建立,并与海外洪门组织有历史渊源关系,然而这种“渊源关系”的具体内容却不得而知。党内当时在这方面的研究不是很透彻,特别是中国致公党从建党筹备之后在海外的这段历史一直是空白的。因此他鼓励我把在海外征集、搜集到的珍贵史料进行整理、研究,还原历史,说清渊源,推动党史研究工作向科学化和规范化推进。为了还原和填补致公党党史的需求和呼声,退休后的我开始撰写《海外洪门与中国致公党》一书。此书从撰写到出版都受到了罗主席的支持、关心和帮助。罗主席对还原史实的期望和党史研究的严谨,激励着我不断深化和开拓党史研究的深度和广度。经过三年时间,虽然也经过许许多多的困难,甚至遇到过不少阻力,2017年1月我完成了27万字的《海外洪门与中国致公党》一书。2017年3月16日,罗主席还亲自为书撰写了《党史研究的新成果》序文。罗主席在序中写道:“2016年春节,我在厦门意外看到了这本《海外洪门与中国致公党》的样稿。我与主编王起鹍同志相识很久了,他是缅甸归侨,很早就加入致公党,参与了致公党厦门市委的筹备及组织领导工作。在我们的接触中,我感觉到起鹍同志对祖国、对致公党有着很深的感情。他做事勤奋认真,在党内作了很多工作,尤其是对党务研究用功很深。他利用自己归侨的身份和多年在致公党工作的便利,与海外洪门广泛联系,征集、搜集到很多珍贵的史料,多年来发表了数十篇文章,对于发现和还原历史,推动致公党党务研究和党派的健康长远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2012年12月在海口市为海外洪门组织负责人讲授中国致公党与海外洪门的历史
罗豪才主席提出的“党的规模小声音不能小,党员人数少作为不能少”的口号。通过我们的实践走出了一条发挥致公党自身的特色和优势,服务国家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路子。我所撰写的《海外洪门与中国致公党》一书,使广大致公党党员及不少归侨侨眷了解到中国致公党在海外成立初期的不为人知的一段历史;去年在致公党厦门市委的支持下,撰写出版的《孙中山与海外洪门》一书,受到致公党中央领导的肯定。通过《孙中山与海外洪门》中的史记,重现孙中山将“天下为公”这一名言作为自己一生的行事准则,在国家生死存亡的危急时刻率先喊出“振兴中华”的口号,海外洪门组织为孙中山率领的辛亥革命做出巨大贡献。2021年6月,在中国致公党厦门市委会主委徐平东和致公党厦门市委党史研究基地主任胡纵横的支持下,作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暨辛亥革命110周年的《海外洪门与中国致公党》一书的姐妹篇《孙中山与海外洪门》正式出版。
罗豪才主席为《海外洪门与中国致公党》一书撰写《党史研究的新成果》序文
2020年9月25日,纪念中国致公党95周年座谈会在北京举行
2019年10月致公党中央吕彩霞副主席参观致公党厦门市委会创办的《党史理论研究基地》,并听取王起鹍的介绍,致公党厦门市委主委徐平东(左二)、致公党中央宣传部孙宇鹏(右一)等陪同
致公党中央党史研究与党务工作委员会
33岁参加致公党,能在党的阳光下成长,在组织的温暖怀抱中渡过40年的时光而感到庆幸;年过70,看今朝,我将矢志不移地为统一战线事业继续奋斗不息。深信作为参政党的中国致公党,只有发扬先辈所创立的优良传统,在中共的领导下,继续风雨同舟、并肩战斗,发挥群体的聪明才智,才能乘风破浪、奋勇前进!中国共产党走过100周年,中国致公党是我国最早成立的民主党派,在走过的96年不平凡历程中,始终与祖国共命运、同发展,始终与中国共产党同心同德、肝胆相照,见证了中华民族的苦难和忧患,见证了不同政治制度、政治发展道路的比较和实践,见证了中国人民追求民族复兴的奋斗和成就。中国致公党发展历史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也就没有今天的中国致公党。(王起鹍 2021年6月18日)
华侨博物院是由校主陈嘉庚先生于1956年倡办,是一个重要实践基地2021年6月23日,中国致公党厦门市委组织致公党机关支部和机关工会到华侨博物院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