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加拿大华侨历史,华商是唐人街的主要建造者。
据史家研究,淘金时代,温哥华岛上称得上唐人街的是维多利亚、纳耐莫等地。维多利亚唐人街形成于1858年,是加拿大第一个唐人街。1862年,华侨约300人,多经营理发、缝纫、小商贩等。这时,创办广利行的卢超凡兄弟在此建起一批棚屋,供华工居住,使唐人街略具华侨社会雏形。以后,
唐人街人口不断增多,街貌更为热闹。纳耐莫的唐人街在19世纪70年代中期人口已近300名,商铺有所增加。1884年,
维多利亚唐人街成为不列颠哥伦比亚最大的唐人街,全加拿大75%以上的华侨商行和85%以上的华侨佣仆集中在维多利亚。随后形成的温哥华市唐人街位于杜邦街一带,介于卡拉尔街、缅街之间的一段比较繁荣。1900年后,以彭德街和卡拉尔街交叉的十字路口作为中心,向东西延伸,店铺社团布满上海街和广东街。
1900年的华侨社会,是由一小群精干而富裕的商人、一大批小商人和一批人数更多的工人所组成。富裕的商人通常经营的是中国和加拿大之间的进出口贸易,其中有些人同妻子儿女住在一起。但在当时,由于加拿大排斥华人,不论是小商人还是工人,都无法全家团聚。
曾获加拿大传统部最高荣誉“莱杰总督夫人奖”的黎全恩教授认为,二战前的唐人街是旧唐人街,是华人居住、办公和经商的内城区,其外表可以由其土地的使用、商业招牌、人口结构及社会经济活动依稀可辨。他认为,每个发展阶段都有其自身的特点。萌芽阶段,旧唐人街通常华人居民很少,主要是男性。因此,一个城市的“唐人街”就是它的“华人社区”。社区可能由几个富商控制,社会通常两极分化,一边是商人小阶级,另一边是劳工大群体。在繁荣阶段,华人人口由于移民而迅速增加。尽管已婚男女数增加,但人口主要还是未婚男性劳工。他们绝大多数居住在唐人街,但有很多华人家仆、花工、洗衣工等向外扩展。由于唐人街的经济慢慢呈现出多样化发展趋势,逐渐开始出现繁荣现象,并出现了小业主,也有赌场和满足“单身”需求的妓院,唐人街中日益增加的财产由华人组织或个人拥有。随着人口下降,经济衰退,华人财产所有权缩小,旧唐人街进入
“枯萎”阶段。由于非华人产业,诸如下等酒吧、二手货商店及色情书店的迁入,华人商行纷纷关闭。中等阶层的居民逐渐搬出唐人街,而仍然留在唐人街生活的是上了年纪的穷苦单身汉。由于不符合唐人街的传统使用新的土地,重新发展的工程侵入旧唐人街,枯萎的旧唐人街面积在减小。唐人街逐渐演变成摆设茶几的屋架、停车场,还有混在一起的华人和非华人商行。
太平洋铁路完工后,加拿大华侨由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向全加扩散。根据学者译述,加拿大太平洋铁路将近完成时,又遭受到其他各种困难,很多华人失业或多被免职,多个月里营养不足,因此一批华人前往西北行政特别区谋生;同时,一部分华人来亚伯达省谋生,经营商业;而多数华人居于加东平原省份,担任小商业生意东主或店员。根据1921年人口统计调查,点问顿埠华人500人,卡技利华人近700人,列必珠约200人,尾利慎血埠100人。
华商兴建唐人街,不仅为自己奠定了商业基础,有利于华人工商业的发展,而且为广大华人提供了生存发展的空间。
图:二十世纪初,加拿大多伦多市旧唐人街的部分楼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