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门华侨致公标志
     
 
           
 
 

缅甸的开放和华人社会的酸甜苦辣
 

◆ -王起鹍-  ◆

【更改字体样式: 】  

序言

224,我从缅甸回到厦门,就有侨办、侨联、致公党的同仁要我谈谈到缅甸的感想,缅甸的改革开放确实引起许多人的关注……

2719日到仰光探亲,本不想惊动朋友,但抵达仰光第二天就被夕日同学请去吃饭,陪同的十来人,后来只得把19日返程机票改成24日。

应南中校友会主席郑章良、福建同乡总会会长吕振、华中校友会会长雷启泉的盛邀,分别参加了16日的“南洋中学校友会春节联欢会”、21日的“仰光福星语言与电脑学苑十周年庆典”、23日的“华侨中学校友师生新春联欢会”等 三场在仰光梅花酒店举办的千人大会。

17日,应邀与缅甸华商商会会长赖松生、副会长吴继恒、华侨华人慈善会会长苏一新及台光旅行社有限公司总经理黄泉交换华人社会所关注的问题;

19日,在缅甸四大洪门组织的大哥高汉德、吴寿光、林荣、郑章良、陈开智陪同下专车前往固市,沿路参观开发区、工厂企业和新开发的旅游景点。

20日,参观新华人苏清专先生位于仰光经济开办的塑料包装印刷厂及新厂房。

期间还拜访了福建同乡总会、洪门和胜总公司、洪顺堂、致公堂、仰光孔子课堂、仰光图书馆等会所,参观居住在 仰光的老师、同学经营的公司、超市、商场……

在仰光期间,拜访了福建同乡总会会长吕振、副会长张文钦、雷启泉,并与小学、中学的同学、校友交谈,了解他们的工作生活情况。

途听道说,称不上“调研”,但能把华人社会各阶层的反映如实描述,提供给需要了解现今缅甸华人社会的涉侨部门,也是我的义务工作。

赖松生介绍缅华社会存在问题和即将于9月份召开的世界缅华同侨大会的筹备情况

左起缅甸洪门致公总堂副主席郑章良、主席林振荣、群忠社副主席陈开智、青莲堂主席高汉德、洪顺堂副主席吴寿光对缅华社会的问题发表各自意见

联欢会上与福建同乡总会会长、副会长张文钦、苏一新在席间交流

左起小学老师、缅甸钻世纪有限公司总经理林再福,小学同学Sein Gay Har联锁超市)公司董事长张麟科,南洋中学校友会会长、皇家伊雅民企集团公司董事长郑章良。在仰光应邀参观了他们的公司、超市和企业

 

从日本进口汽车看到的变化

从机场到住所,看到沿路奔驰的各式日本进口新车会让你感到缅甸在加快他的开放步伐,以一年前相比,日本汽车S店、营销广告随处可见,以本田和丰田为主的新车,因其便宜的价格占据了仰光这座旧都、旧的马路和街道,堵车现象尤为严重。平常由仰光机场到市区约需30分钟车程,上下班尖峰时,可能要耗上一倍的时间,仰光的车水马龙可见一斑。

在众多日本汽车行驶中,偶而也能发现中国的QQ(奇瑞)小车在出租车队伍里行驶。当然销往缅甸的日本车没有一辆是日本或者缅甸产的。

然而,最近日本汽车巨头铃木正式进军缅甸,目标为2015年前建成新的汽车组装工厂,年产汽车23万辆。而这次的投资额预计将高达数十亿日元,该工厂将成为缅甸最大的外资企业生产基地。这一旨在“摆脱中国”的行动受到了外界关注。(1999年以来,日本铃木通过与缅甸工业部合办公司来生产及销售乘用车和二轮车。)

政府计划今年的第一季度,日缅合营公司将在距离仰光市中心约25公里拉瓦“经济特区”进行水电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今年1月,日本副首相麻生太郎曾到此地访问)

 

渲染反华言论挑拨民族矛盾

缅甸政府的外交平衡政策已经实施多年,可以说自二战结束以来这种大国平衡外交方针就没有改变过。所以无论他亲美、亲华,亲印、亲日都由自己国家的利益所决定。然而,近年来缅甸的舆论宣传,确实把矛头指向中国人……

缅甸报纸均为官办,全国发行的报纸有3种:《缅甸之光》缅文版、《缅甸新光》英文版和《镜报》。地方性的报纸有仰光出版的《首都报》、曼德勒出版的《曼德勒报》和《雅德那崩报》3份。此外,较著名的周刊有《妙瓦底》、《秀玛瓦》、《威达意》、《视野》和《财富》等。

缅甸总统吴登盛上台后,对媒体放宽审查尺度,并从2012820日起 废除针对所有本地出版物的审查制度。

因此,在言论自由的许可下,许多生活在基层的缅甸百姓,以及媒体记者、学者把十几年对中国、特别对中国在缅的企业,对旅居缅甸的新一代华侨华人的不满情绪发泄出来,无端指责的文章经常出现在缅甸报刊杂志之上,渲染“过去中国在缅甸投资建设的项目是中国政府和缅甸军人政府所为,得利者是政府官员”,“中资企业在缅甸能办企业是官商勾结的结晶”。中国的假冒伪劣充实缅甸市场引发市民的不满,中企人员的霸气和移居缅甸新侨的霸道,不但导致缅甸民众的愤,也引起华人社会的忧心。

几十年来中国政府、中资企业为缅甸投入了数以千亿(人民币)的资金和建设项目,取得成就确见不到宣传报道,然而日本、英国、澳洲在向缅甸投资建设项目时,称赞他国所建项目“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帮助民族地区的和平发展”、“所占用的土地,都给农民发放××亿缅币的赔偿金”等等。

缅甸媒体过分渲染敌视中国的言论,将挑起民众的排华情绪,加剧华人社会的焦虑。

 

新移民正在冲击传统华人社会

过去,在仰光街头最多的是闽南话,而今混杂的各地口音中,最常听到是云南话。在缅甸第二大城市德勒,云南话更是成为华人之间交流的通用语言。

新移民的剧增改变了缅华社会的格局,由于利益的牵动,那种“各拜各祖先,各奉各的宗祠”、“经济上互济互助”、“胞波友谊”的传统美德已是名存实亡,一些富裕起来的华人有暴发户傲慢的风度。

缅甸报刊借题发挥,渲染“华人拥有金钱和豪华轿车,但无视缅甸法律法规”、“华人为非作歹,但他们不负担任何责任,用贿赂官员,得到好的待遇”、“他们操纵缅甸玉市、宗教雕塑市场”、“在都市华人买房置地,我们缅甸人不得不迁往城外”等等。特别是华人的铺张浪费、好摆酷气等现象时常被媒体暴光而全然不知。

其实,缅甸的社会贫困,是现政府面临的大问题。

陈庚铭校友深有感触地说:新闻媒体出现的反华言论,政府是“睁一眼、闭一眼”,利用种族仇恨作为一种政治上的“备用武器”,需要时可用来转移民众的愤怒,利用民族和种族作为武器来激发人们对现状的不满。

当然,反华言论也让一些华人的感到恐惧,一位老华人的孙子坦率的告诉我:我是母亲生的,我只认同缅甸是我的国家,我不喜欢在缅甸经商的中国人――这些人只是为了钱,道德品质差,与缅甸民众格格不入。

 

华人社会的难言之隐

上世纪六十年代,缅甸政府从“收归国有”到“反华”,在东南亚算是最彻底的一次排华,除了少数华人寺庙,全缅甸带有“华”字的银行、学校、社团、店面都被“收归”或遭受抡、烧、杀,加上饱受“文革”之乱的中国,顾及不到近邻国的胡作非为,华人社会从此埋下难言之隐,虽然是被军政府统治了30多年,华人已经适应了这种“安静”的社会。

见到许多的老同学、老朋友,他们工作在各行各业,多数生活在基层,见面谈的最多还是忧心“缅甸排华”浪潮重演,经济条件好点的,已把子女送到国外,以备退路。

缅甸的青年人已经把“昂山素季 比喻“自由女神”,特别美国、日本重返缅甸的举动,给年轻人以巨大的鼓舞,普遍认为“缅甸经济再不能由中国人主宰”,因此他们借言论自由之际,撰文赞扬美国日本对缅甸是如何伸出无私的援助之手,指责中国政府、中资企业在缅甸是如何唯利是图、损人利己、官商勾结。

许多同学认为,面对缅甸国内如此的反华舆论,中国政府似乎无言以待,华人社会自身难保、驻缅使馆束手无策。确切地说,老一辈倡导的“胞波友谊”也只停留在他们父辈的脑海里了,对于现今的青年一代(包括华人的青年一代),他们只想冲破被军政府统治多年的枷锁,拥抱西方的民主与自由,而“胞波友谊”或许只停留在政府间的关系而已,根本无法改变缅甸百姓的贫穷现象。

缅甸报刊出现挑衅的字眼:

僧伽、学生、贫农、贫民决心协助登盛政府借美国日本印度越南之国际合力,好好教训损人利己、糊里糊涂的“现代中国”,狠狠围殴酗酒好色、财迷心窍的中国人!

让外国跟缅甸独裁将军们狼狈为奸的权贵们、不顾各族人民死活共发横财的所有投资合营项目——见鬼去吧!

缅甸华族作者貌强 Maung Chan)在他文章里写道:“古都曼德勒,抬头可见中文招牌、街上的中国人讲话大喊大叫、到处吞云吐雾、乱丢东西、随处吐痰……如果有人登高一呼, 1967年仰光唐人街排华杀华事件一定会重演。”

 

华人二、三代认同感的危机

缅甸被英国统治百多年,缅甸民族的老一辈人亲西方思想根深蒂固;新一代青年人更向往欧美自由民主制度。

而现实中的缅甸华人二、三代与父辈思想也是格格不入,在城市的郊区、特别是乡村小镇,由于中华文化的缺失,绝大多数已经“同化”,没有“根”的概念,在当地新闻媒体的误导下,(也由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反华排华阴影未散),许多人更惧怕暴露华人身份。

如今致力于传统侨社的老侨领们,他们的二、三代只从他们手中事业,由于观念、思想上的差异,他们不愿涉及侨团事务,虽然华文补习班、孔子课堂能培育一部份华人子女“寻根”、“认祖”之目的,而生活在缅甸绝大多数华人只认准“华人除了经商赚钱,在缅甸别无出路”这个现实。在仰光,华人为了避免惹事生非,华文教育、补习班(含孔子课堂),只能在政府官员“睁一眼、闭一眼”之下,依托社团、庙宇来举办,不敢公开挂牌,在现实面前,要想缩小青年人与父辈之间的思想差异还有很漫长的路。

我拜访了曾在华报《人民报》任摄影记者的 张明辉先生,他已是满脸苍,隐姓埋名生活在仰光郊区,他只求平安生活,不在意子孙们的华人身份了。

对此,热心办华文教育 张文钦先生感慨地说:“把华文教育办到城镇乡村已是刻不容缓了”,他已下乡考察,着手把华文教育办到乡村。

深居基层的华人朋友告诉我,自己能靠勤劳和智慧立足缅甸,主要还是靠缅甸与中国政府层面的良好关系和“胞波友情”,相当一部份华人至今还很留念缅甸军政府的统治年代,缅甸的改革开放必然会冲击华人的利益。而缅甸民众十分期盼国家的自由民主,总把对军人政权的怀恨,转向对中国的仇恨,他们只知道几十年来,是中国政府支持着缅甸军政府(官僚腐败的军政府),富了官员、穷了百姓。

深深印制在缅甸乡村百姓脑海里的是:“跟中国签合同的是前军政府,获利享福的是军官及其家属;而失地并受苦受难的是我们农民”。

反华的苗头已经深藏在民众之中……

 

有识之士对密松水库建设的反映

面对缅甸复杂的形势发展,像 张文钦 先生等一些华人中的有识之士认为:中国要有自信和包容的心态,从容应对。希望中国要加强对缅甸的公共外交,提升软实力,增强相互认同,用沟通交流消除缅甸民众的对华误解,多做有利于当地民众的事。从长远来看,中缅经贸合作收益一定要惠及更多缅甸普通百姓,才能夯实中缅关系的基础。

同时希望中国企业能认真总结经验,加强自身的宣传,在缅甸建立好形象;中国政府一定要管理好中资企业在缅甸的发展,重视缅中油管对缅甸环保、居民拆迁、新地安居、赔款、生活补贴等各项问题。

国际上没有永久的朋友,也没有永久的敌人,一切无不以国家民族利益为转移。

如今的缅甸政府,也只能左抱中国,右抱美、欧、日、印,对国家发展与独立起巨大平衡作用。一边倒或联欧美日印对付中国,皆对国家对民族不利。

密松水库纷争一事,是西方某些组织和人员暗中资助那些挑头抗议中国项目的缅甸极端人员所为, 张文钦先生坚信,密松水库一事是会得到解决,中国政府要有耐心。

缅甸有识之士也认为,密水坝的利弊有必要审慎评估。东南亚国家许多河流发源于中国,如果大家响应美国对中国的包围圈,跟西方合伙反华,不再跟中国友好合作,不让中国在河流下游建坝发电买电,逼的中国退而求其次,让他在河流上游中国境内储水、建坝、发电、灌溉,岂不赔了夫人又折兵吗?岂不两败俱伤?希望还是以和平协商、互助互利为好。

不久前,昂山素姬也提醒缅甸人民,“中国是邻居大国,历史上大家和平友好互助互利。美国欧盟西方远在天边”。言下之意——远水救不了近火。

 

华人聚首缅甸寻找商机

随著缅甸的对外开放,从中国各地前往缅甸寻找商机的华人越来越多,然而他们都对自己的生意闭口不谈?原因就在于商人们并不希望外来者和自己从事同样的行业,多分一杯羹。

用二天时间,我在缅甸几位新老华人企业家的陪同下参观了他们的印刷厂、制衣厂等企业,参观了开发区、新厂房和涌现在大街小巷的手机零售店;去年8月底,日本政府表示将启动新长期贷款计划,为使缅甸能同时开展公共建设、饮用水改善、电力设施三大类项目提供贷款,正巧在星级酒店,遇到了二、三波日本企业家赴缅考察,深深感到缅甸的改革开放速度与起点都比较高。

缅甸正步入经济发展期,商业环境或许会不利于中国企业在缅发展。不过,随着欧美日企业进驻缅甸,缅甸消费者的品位将得到大大提升。他们认为,包括中国企业在内的华商应抓紧转型升级,提高商品质量,创建很好形象。其中,关键的一点还要做到合法经营。

陪同参观的几位华人企业家,在仰光与瓦城之间的开发区内依法购置有数十、甚至数百亩的土地,有的正在扩建新厂房,安装新设备。

缅甸土地价格在三年里上涨至少5倍以上,劳工的薪资随之上扬,如今再以一、两百美元的基本月薪招聘员工也很不容易。

现在缅甸的工作机会比较多,但真正的大型企业并没有进驻,主要是法规不健全,很多外资都在观望,特别是一些大型企业,在法规不健全的情况下,都持保守态度。

许多华人也同时看到,他们热衷购置房地产,让部分缅甸人颇有微词,要时刻提醒投资人“有赚钱应该要回馈当地,把关系做好,才能长久经营。”

经营台湾旅游的黄 先生说,目前在缅甸的台湾商人约有200余人,从事经商、旅游、种植业,大多以从事成衣业为主,经营工厂的比较多。而到缅甸视察业务的人也很多,包括美国、日本、南韩、台湾、越南、泰国人,但是“激情已过,大家都很慎重看待这块亚洲市场的最后处女地”。

先生说:在一年以前,3星级以上旅馆一晚住宿约60美元,现在已涨到120美元到300400美元不等。

在缅甸的台商普遍认为,因为缅甸是一块处女地,可能是明日之星,大家才会一窝蜂地前来考察。缅甸很多条件仍不成熟,不过潜力非常高,到2015年大选后才会明朗,需事先考察了解才能掌握先机。

 

缅华社会对待两岸关系

缅甸华人社会,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亲中”与“亲台”两派对立严重,虽然海峡两岸的“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得到越来越多的台湾人民及海外侨胞的认同,然而历史上遗留下的“仇恨”仍在一些老华人华侨身上隐约体现,他们冷眼看待台商、警惕那些与台湾人士做生意的华人。

先生是南中校友,从缅甸到台湾生活工作30多年,退休后回缅甸,他说过去因为缅甸军政府独裁专制,受到欧美经济制裁,迫使许多台商不是保持低调,就是撤离,仍留在缅甸的台商大不多。从去年开始,不少台湾藉人士或到台湾留学的缅甸华人、定居在台湾的缅甸华侨开始进入或回到缅甸做起服装店、手机行、婚纱业等小本生意,在瓦城占相当部分。如瓦城最大购物中心里有一家Formosa餐饮店,则是缅甸侨生与台湾朋友合资开设的餐厅。

缅甸目前仍缺乏许多基础建设,电力不足经常停电,以致商家必须自备发电机,交通建设落后,也造成运费偏高,网路通讯品质与速度也有待加强。外资在油、气、电力工业之外的其他投资仍然不足,即因过于贫困环境造成的投资障碍。

他们认为,缅甸的民主化为他们带来基础建设和民生需求的两大块商机,主要锁定电机与机械设备。

不过,许多台商认为,最好等缅甸政府把整个投资办法公布后,到缅甸投资才有保障。

先生说,缅甸排华,有数万侨胞移居台湾,他的同事到中国大陆参观考察,受到热情接待和欢迎,而在缅甸,同是华人、同样是缅甸出身在台湾学习工作的华侨,确要慎慬行事,否则将被扣上支持“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帽子。有时候我们也很希望中国驻缅甸使领馆对这些台胞给予关注、帮助和支持。

 

缺乏团结的缅华社会

在缅华社会,以地域、宗亲关系成立的侨团组织比比皆是,有的社团已有上百年的历史。然而近年来,侨团之间的攀比、明争暗斗、地域观念的纷争时有发生。倡导华人团结、凝聚民族力量已迫在眉睫,也是当前缅甸改革开放时期华人社会不容回避和忽视的重要问题。

2009年我陪同华大郑沛夫老师到仰光正式上任为“福星孔子课堂”中方校长,当时缅华各界兴致勃勃,慷慨解囊,筹集45亿缅币,并购置一块地皮,准备动工兴建校舍。然而一恍4年过去了,由于侨领之间出现矛盾,社团内部不合作、甚至闹纠纷,校舍化为乌云,空地里长满青草。

此次是我四年里第三次到仰光,在与相关侨领们的交谈,与中缅校方领导的交谈中,听到的仅仅是为了“排名”、“位置”及个别侨领的工作作风不正等之类的问题,如果社团领导各退一步,事态将迎刃而解,如果把矛盾扩大化,在侨社将造成很坏影响,特别缅甸民众对华人抱有敌意的情形下,华人之间的团结更为重要。我在与校友、朋友交谈时,听到的几乎是难于形容的哀叹:造成华人之间不和的,不是缅甸人,而是中国人。凡是陷害华人的,不是缅甸人,而是中国人……

我和几位侨领是多年的老朋友,经常坦率地提醒他们;大家都是缅华社会的精英,华人社会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利益集体,只有华人加强团结,才能提升自己的社会地位。

20139月,第七届世界缅华同侨联大会将在缅甸仰光举行,我与此次主办方、缅甸华商商会会长赖松生交换意见时提出,希望这次大会不但能促进中缅友好关系的大会,也能成为促进缅华社会各界人士团结的大会,通过大会进一步提升缅甸华人在缅甸、在国际社会上的地位。

2015年,缅甸将举行总统大选……

2015年,缅甸同侨们提议第八届世界缅华同侨联大会能在厦门召开……

我们期待团结、和谐的缅华社会与进步发达的缅甸共存,中缅友谊永存!   

(作者:厦门政协特邀研究员、厦门缅甸归侨联谊会理事长、原厦门市侨联副主席、致公党厦门市委会副主委)   写於2013年3月15日

 



 

 

 

 

 


仰光沿街销售日本汽车的车行。政府出台以旧车申请换取免税新车受到百姓欢迎

 

 

 

 

 

 

缅甸的汽车牌照历来是用缅甸字,最近,一些新上路的
出租车、私家车换上了英文+阿拉伯数字的车牌

马路上的QQ宣传广告与行驶中的QQ出租车。中国奇瑞准备在缅甸组装生产,年产5000

华人经营的铝锅制造厂,工厂生产的铝锅(大中小共

十套)销往缅甸各地,占市场的50%

华人经营的制衣厂,职工100多名

新侨于2009创办的塑料包装印刷厂,大部分设备是从中国进口,技术员从中国聘任

制衣厂的电脑绣花车间,设备从台湾进口

 

新侨 先生在仰光经济区购置并筹建中的新厂房

新侨 先生的水产批发仓库,主要销往杭州、上海等地

经过十年的努力,先生经营的Sein Gay Har联锁超市在仰光已有十几间

缅甸华侨图书馆,馆内图书很少,都是近十几来侨胞捐赠的书籍。碑匾是郭沫若的题词

缅甸华侨华人慈善会每年春节都为贫苦华侨华人分送红包


华人华侨居住的别墅,其实别墅区内,除了华人之外
也居住有印度人、政府官员、影星等

缅甸洪门青莲堂1832年成立,至今有181年的历史。福建同乡总会成立152年、华商商会成立104

缅甸洪顺堂1852年成立,至今161年。与吴寿光大哥合影

中方校长郑沛夫(左)介绍仰光孔子课堂的发展情况

80岁高龄的缅甸华人华侨慈善会会长、福星孔子课堂董事长苏一新(左)天天到学校上班,关心学校发展。为避免缅甸人挑拨是非,“孔子课堂”牌子挂在内部

参观由缅甸妇女协会办的幼儿园

邀到吕振会长家中作客

在仰光除了华人社团与会馆,大部分华人经营的公司把中文招牌挂在(写在)公司办公室内,避免显耀若来麻烦。(排华时期缅甸人看到华人商店就抢、烧、杀)

华人经营的CKE国际物流公司已经有十几年的历史,公司里95%以上为缅甸职员

 

40多年来,一位同学在仰光唐人街自家楼下经营日杂店,货源多为来自泰国,生意十分兴旺

  

居住在距离仰光50公里礼居市区里的小学同学,继承父业,几十不变的经营做自己的杂货店


    不少普通华人和当地民众一样,几十年来居住在郊区这样的“别墅”里,平安的生活是他们最大的期盼

他移居台湾30多年,退休后回到缅甸,有车有房在仰光郊区自由自在地生活,并已另购置地皮建新房

 

 

备注:

  笔者希望通过以上配图和说明,让读者在阅读资料时,加深对缅甸华人社会的基本印象。

  

 近期文章: 

  ★ 揭开陈炯明留在中国致公党的史迹--纪念陈炯明逝世80周年

  ★ 浅述司徒美堂的洪门、华侨、致公之路―――纪念司徒美堂诞辰145周年
  
  ★ 
开国大典站在毛泽东身旁的并非司徒美堂

   缅甸的开放和华人社会的酸甜苦辣

   ★  菲律宾、缅甸华人社会之比较

 
 
 

仅供参考   请勿复制